“工厂死在接收上, 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A.1924~1927年 | B.1937~1945年 |
C.1945~1949年 | D.1949~1956年 |
下面是毛泽东写的一首七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中共成立 | B.红军长征 | C.三大战役 | D.渡江战役 |
毛泽东的诗词,形象地再现了中国革命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画面。下列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②“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③“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A.①②③④ | B.③②①④ | C.③①②④ | D.④②①③ |
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C.解放战争时期 | D.抗日战争时期 |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取得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提出这一观点的历史背景是( )
A.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 | B.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结束 |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
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A.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 B.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 |
C.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 D.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下图是一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报纸和图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解放军攻占南京总统 ②孙中山步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③红军胜利渡过大渡河 ④日本已无条件投降
A.①③④② | B.②③④① | C.④③②① | D.②③①④ |
以下为近代某人日记的部分内容:“民国三十八年三月二日……晚课后,获悉我海军重庆号巡洋舰为共匪煽动叛变,逃泊烟台港内,公以为此乃我海军之奇耻大辱……”以下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日记的主人很可能为国民党人 |
B.日记记载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
C.内容绝对虚构,主要出于对敌宣传的需要 |
D.日记内容有助于研究国民党的失败 |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⑤“西柏坡”精神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③②⑤④ | C.①③④②⑤ | D.①③④⑤② |
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A.跃进大别,开始战略反攻 |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
1948年9月,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报告说:战争进入第三年后,全国作战的“中心在中原”,“北线重点在北宁路”,“应准备若干次带决定性的大的会战”。这表明
A.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 |
B.人民解放战争进行战略决战条件成熟 |
C.人民解放战争后期决战起点应在中原 |
D.人民解放军绝对人数已超过国民党军 |
在某地发现一张短训班结业证,其中称:“兹有本部盟军联络参谋训练班第二期学员×××修业期满,成绩合格,特给此证。……中华民国三十五年×月×日。”可见举办该期训练班最有可能是
A.培训接受日军投降仪式所需人才 |
B.国民党为苏美军队培训军事联络人员 |
C.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培训人才 |
D.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为内战培训军事人员 |
20世纪30、40年代中共中央驻地的变迁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息息相关,对下表变迁过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时间 |
1931年11月 |
1935年11月 |
1936年6月 |
1937年1月 |
1947年春 |
1949年3月 |
驻地 |
江西瑞金 |
陕北瓦窑堡 |
陕西保安 |
陕西延安 |
河北西柏坡 |
北平 |
A.反映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胜利
B.见证了国共两党对峙——合作——对峙的历程
C.逐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D.中共的工作重心出现了两次重大转移
这次战事(役)结束后,南线国民党军主力全部被歼,南京、上海及武汉已面临严重威胁。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南京国民政府遭到的悲剧,显示出一个时代的结束”。材料反映的是
A.淞沪会战 | B.平津战役 | C.淮海战役 | D.渡江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