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中国的革命正是以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费正清《观察中国》)。中国近代最有利于实现这两个梦想是在(  )

A.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的目录(部分)摘编。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

目录
第三章
南昌起义的参谋长
第六章
长征
第七章
到敌人后方去
第十三章
 
第十六章
决战淮海

 
A.北伐先遣战江南            B.三次反“围剿”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挥师过大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解放战争时期的某一战役结束后,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达维将军在给美国陆军部的报告中说:“由于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所造成的耻辱,纵令时间容许,国民党政府是否能在华南取得必要的支持,动员这一地区的人力,以重建其军队,实属极端令人怀疑。”该战役应该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5年10月8日,毛泽东发表了演说,他说:“我们要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克服困难,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这说明了(    )

A.“独立、自由、民主”是两党的共同追求
B.“统一、富强”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C.中国共产党维护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的诚意
D.国共两党再次揭开了团结合作的新篇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形象的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不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①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②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了不平等条约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词组分别代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按其所反映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辽沈开决战-----卢沟燃烽火
B.五四起风雷----遵义定决策----卢沟燃烽火-----辽沈开决战
C.五四起风雷----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辽沈开决战
D.辽沈开决战----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阴影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某一时期的统辖区。据此判断,中共在这一局势下(   )

A.号召实现全民族抗战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重点开展工业化建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所列材料与结论之间存在较为合理的逻辑关系的是(   )

 
材料
结论
A
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指出:“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双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
“一边倒”政策冲击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
1953年12月,我国5.7亿人参加了基层选举,共选出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669144人
我国基层民主和自治得到加强和扩大
D
2014年6月下旬,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赴台访问,这是1949年以来大陆对台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度踏上宝岛的土地
拓展交流渠道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贤在《决定中国命运的700天》一书中这样描述:“(强渡黄泛区以后)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淮河岸边。渡口没有船,也没有桥,河水又深又急难以徒涉,尾随的追兵已经赶来,后卫阻击战全面爆发。紧急之中,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夜探淮河,经过寻访竟然找到一处当地人过河的浅滩,为大军开辟一条生路。”这段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赢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取得了渡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中国诞生并不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完全结束,这是因为
①祖国大陆没有完全解放    ②抗美援朝尚未结束   ③土地改革尚未完成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尚未制定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图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问题:根据图一至图四,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要求:提取信息要充分;总结和归纳的史实要准确、完整;解读和分析逻辑要严谨、清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蒋介石日记:“正午约毛泽东谈话半小时,余示以至诚与大公,允其所有困难无不为之解决,而彼要求编其28师之兵数。”这则日记可能写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西安事变时期
C.重庆谈判时期 D.北平和谈时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爆发,蒋介石一直强调是共产党破坏和平,国民党政府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奋起反击的。其意图是

A.激化中共内部的矛盾 B.争取社会舆论的支持
C.扩大英美国家的援助 D.实现和平建国的理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西藏和平解放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