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毛泽东发文称:“(中国共产党现在领导的)这个广大的中国解放区,包括十九个大的解放区,其地域包括辽宁、热河、察哈尔、绥远、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福建等省的大部分或小部分”此文发表的直接历史背景是

A.“工农武装割据”初步形成
B.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C.全民族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D.中国共产党即将执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一部反映解放战争时期某场战役中,胶东解放区的一支民工小车队踊跃运粮运弹药支前的影片剧照。战役胜利后,在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号召指引下,这支民工小车队参加了水手连,配合着解放军攻克了南京。据此判断这场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挺进大别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主要标志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笔记是复习巩固知识的有效方法。下面(表格)是小强笔记中对某战役历史意义的记述,据此,小强记述的战役最有可能是:(   )

1、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
2、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3、有利于解放中国(内陆)。        

 
A.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百团大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这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D.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表述符合右图所示重大军事行动是(  )

A.长江以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
B.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阶段
C.人民解放军开始发动三大战役
D.拉开渡江作战解放南京的序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给山东战区的一份电报中指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入极大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为迟。”这是为了

A.消灭国民党的主力 B.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C.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D.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陈毅的这句话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 B.国民党的腐败统治
C.解放军战士的英勇作战 D.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者沈志华对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每年数百个讨论的问题及做出的决议进行粗略统计发现,其中直接涉及中国或中共的议题,1945~1948年每年只有4~5个,最多时也没超过7个,而1949年便陡然增加到70个。这说明(    )

A.亚洲太平洋地区已经成为冷战的焦点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已开始生效
C.美苏争霸呈现出美攻苏守的基本态势
D.中国在苏联国际战略中地位不断提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归根结底是一个民族运动,是具有民族独立和中国近代化两个内容的民族运动,而民族独立是第一位的;而现代史上(指1949年以后的历史),这两个问题仍在继续,只有二者的位置发生了历史性的进步的变换。”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性质的变化 B.国际形势的变化
C.政权性质的变化 D.主要矛盾的变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较准确地反映以下一组图片的主题的是(  )

A.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C.开创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D.探索中华文明复兴之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下勇壮军魂。双十协议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浮沉。”能准确反映该诗歌的历史史实应该是( )

A.重庆谈判 B.西安事变
C.政协会议召开 D.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文中“这一事件”
隐含着作者某种强烈的价值判断的是(    )

A.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
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D.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份报纸在发刊词中宣布自己的任务是:“发挥中央政府对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积极领导作用……组织大规模的革命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这份报纸应该是(    )

A.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华民报》
B.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中华》
C.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华日报》
D.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日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蒋介石日记:“正午约毛泽东谈话半小时,余示以至诚与大公,允其所有困难无不为之解决,而彼要求编其28师之兵数。”这则日记可能写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西安事变时期
C.重庆谈判时期 D.北平和谈时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西藏和平解放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