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达维将军在给美国陆军部的报告中说:“由于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所造成的耻辱,纵令时间容许,国民党政府是否能在华南取得必要的支持,动员这一地区的人力,以重建其军队,实属极端令人怀疑。”这一史料不能表明美国顾问对(    )

A.蒋介石政权极度失望 B.抗日国军后期溃败担忧
C.战略决战结局的不满 D.中国战况分析相对客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5年,教育家晏阳初在与蒋介石的一次会面中说:“人民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介石说:“你是个学者,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对此后蒋介石消灭对手所作所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揭开了全面内战的序幕
B.三大战役基本结束后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C.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D.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由重点进攻转为全面进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

A.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作出明确规定,表明国家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强调发展红色旅游既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一项文化工程、政治工程。
请回答:
(1)上海、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等被国家列入红色旅游景点,结合上述地点发生的重大事件,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发展历程。
(2)“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卢沟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也被国务院列入红色旅游景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假如你是导游或者这些景点的解说员,请你向游客简单介绍这些景点反映的日本侵华史实。结合这些景点所反映的史实,概括归纳日本侵华的特点。
(3)请你为红色旅游的发展献计献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这标志着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材料中的“这”是指(  )

A.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
B.1949年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
C.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联新社记者发出的电讯报道说:“美国在华的声誉业已一落千丈,……不单是中国的共产党与自由主义者,即使是一般的银行家和商人,现在也都逐渐感觉到美国对华的两面干涉政策。”这则报道的背景是美国

A.在巴黎和会上不顾中国主权出卖中国利益
B.在一战期间加紧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
C.在“九一八事变”后,纵容日本对华侵略
D.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扩大对华经济侵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电视台曾经采访了山东莱东县农民唐和恩老人,在他使用过的一节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所经过的路线:莱东—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等地。包括了山东、江苏和安徽三省的有关城镇和村庄的地名。从以上路线可知,老人家参加的是(    )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中正确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的排序是

A.③②①④ B.④①②③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归根结底是一个民族运动,是具有民族独立和中国近代化两个内容的民族运动,而民族独立是第一位的;而现代史上(指1949年以后的历史),这两个问题仍在继续,只有二者的位置发生了历史性的进步的变换。”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性质的变化 B.国际形势的变化
C.政权性质的变化 D.主要矛盾的变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较准确地反映以下一组图片的主题的是(  )

A.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C.开创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D.探索中华文明复兴之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下勇壮军魂。双十协议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浮沉。”能准确反映该诗歌的历史史实应该是( )

A.重庆谈判 B.西安事变
C.政协会议召开 D.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文中“这一事件”
隐含着作者某种强烈的价值判断的是(    )

A.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
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D.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份报纸在发刊词中宣布自己的任务是:“发挥中央政府对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积极领导作用……组织大规模的革命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这份报纸应该是(    )

A.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华民报》
B.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中华》
C.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华日报》
D.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日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蒋介石日记:“正午约毛泽东谈话半小时,余示以至诚与大公,允其所有困难无不为之解决,而彼要求编其28师之兵数。”这则日记可能写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西安事变时期
C.重庆谈判时期 D.北平和谈时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西藏和平解放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