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电视台曾经采访了山东莱东县农民唐和恩老人,在他使用过的一节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所经过的路线:莱东—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等地。包括了山东、江苏和安徽三省的有关城镇和村庄的地名。从以上路线可知,老人家参加的是(    )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同学在查阅史料时发现有如下表述:“思想界大飓风”,“欢呼三贼罢官”,“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旗为五色,民众笑开颜”。以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
B.戊戌变法、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国共对峙、国共合作
D.戊戌变法、五四运动、国共合作、战略转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支军队的军歌歌词是“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这支军队是

A.红军 B.新四军 C.八路军 D.解放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为缅怀周总理光辉的一生,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见下表)。根据老师所列周总理的主要事迹
①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②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③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④参加重庆谈判,
同学们自上而上填写表格“主要事迹”一栏,正确的填写顺序是(   )

时间
主要事迹
评价
20世纪20年代
 
为国民革命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
20世纪30年代
 
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扭转了时局
20世纪40年代
 
争取实现国家的民主与和平
20世纪50年代
 
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贡献

 
A. ①②④③     B.③②④①
C.④③①②       D.③②①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概念是反映历史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以下对一些历史概念的解读正确的是(     )


三教合一
在中国宋代开始出现佛教、道教与儒学融合发展的情形

三角贸易
盛行于15~19世纪以贩卖非洲黑奴为主的野蛮殖民活动

三民主义
其核心是民主主义,有两个重要原则: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三大战役
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报纸既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下图报道《解放南京》头条新闻对当时民主革命的影响是(  )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伟大序幕
B.宣告国民党政府统治被推翻
C.表明国民党军队被彻底消灭
D.标志着全国获得完全的解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学者德克·博迪在《北京日记》中述及“通货膨胀再次发生”,“大逃亡开始”,“南方战役”,“投诚”,“一个王朝的覆灭”等。这些现象最有可能集中出现于

A.1911—1912年 B.1924—1925年
C.1936—1937年 D.1948—1949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中正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解放军的反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
B.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C.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
D.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归根结底是一个民族运动,是具有民族独立和中国近代化两个内容的民族运动,而民族独立是第一位的;而现代史上(指1949年以后的历史),这两个问题仍在继续,只有二者的位置发生了历史性的进步的变换。”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性质的变化 B.国际形势的变化
C.政权性质的变化 D.主要矛盾的变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较准确地反映以下一组图片的主题的是(  )

A.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C.开创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D.探索中华文明复兴之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下勇壮军魂。双十协议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浮沉。”能准确反映该诗歌的历史史实应该是( )

A.重庆谈判 B.西安事变
C.政协会议召开 D.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文中“这一事件”
隐含着作者某种强烈的价值判断的是(    )

A.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
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D.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份报纸在发刊词中宣布自己的任务是:“发挥中央政府对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积极领导作用……组织大规模的革命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这份报纸应该是(    )

A.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华民报》
B.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中华》
C.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华日报》
D.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日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西藏和平解放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