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给山东战区的一份电报中指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入极大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为迟。”这是为了

A.消灭国民党的主力 B.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C.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D.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者沈志华对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每年数百个讨论的问题及做出的决议进行粗略统计发现,其中直接涉及中国或中共的议题,1945~1948年每年只有4~5个,最多时也没超过7个,而1949年便陡然增加到70个。这说明(    )

A.亚洲太平洋地区已经成为冷战的焦点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已开始生效
C.美苏争霸呈现出美攻苏守的基本态势
D.中国在苏联国际战略中地位不断提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解放战争时期,根据敌我力量对比变化情况(见下表),中共中央决定(  )

 
1946年7月
1948年7月
人民解放军
130万
280万
国民党军队
430万
365万

A.签署双十协定     B.进行战略反攻     C.进行战略决战     D.发起渡江战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要砍断这个‘把’。山东按着敌人的脑袋,陕北按着两条腿,我们拦腰砍去。……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敌人的力量还是很大的。”为此,人民解放军采取(    )

A.战略防御 B.战略反攻
C.战略决战 D.解放南京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7年底,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匪帮的车轮,使之走向颠覆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头。”毛泽东作出此判断的背景是(    )

A.解放区军民不断粉碎国民党的进攻
B.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C.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D.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的历史
B.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C.是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D.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集中地体现在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井冈山的斗争》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口号,这些口号推动了中国革命向前发展的进程。下列口号中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的时候提出的是 (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C.“将革命进行到底”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提出下列理论与观点的先后顺序是(   )
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中国革命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④要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A.③②①④ B.③④②① C.②③④ D.③②④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抗战胜利后,重庆政协制定的宪法提到:“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依据省县自治通则,制定省自治法……全国陆海空军,须超出于个人、地域及党派关系以外,效忠国家,爱护人民……任何党派及个人,不得以武装力量为政争之工具。”这体现的原则是(    )

A.民主共和、地方自治、党政分离
B.民主共和、分权制衡、党政军分离
C.人人平等、分权制衡、党政分离
D.人人平等、地方自治、党政军分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归根结底是一个民族运动,是具有民族独立和中国近代化两个内容的民族运动,而民族独立是第一位的;而现代史上(指1949年以后的历史),这两个问题仍在继续,只有二者的位置发生了历史性的进步的变换。”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性质的变化 B.国际形势的变化
C.政权性质的变化 D.主要矛盾的变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较准确地反映以下一组图片的主题的是(  )

A.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C.开创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D.探索中华文明复兴之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下勇壮军魂。双十协议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浮沉。”能准确反映该诗歌的历史史实应该是( )

A.重庆谈判 B.西安事变
C.政协会议召开 D.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文中“这一事件”
隐含着作者某种强烈的价值判断的是(    )

A.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
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D.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份报纸在发刊词中宣布自己的任务是:“发挥中央政府对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积极领导作用……组织大规模的革命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这份报纸应该是(    )

A.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华民报》
B.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中华》
C.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华日报》
D.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日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西藏和平解放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