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这说明当时科举制的影响有                                                  (   )
①张扬了“学而优则仕”
②推动社会向学风气的形成
③科举成为时人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
④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天的高考制度借鉴了古代的科举制的①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②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 ③采用密封卷阅卷的方式 ④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并重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考生的籍贯有严格的规定,要求报名时应当如实填报姓名、年龄、籍贯及父祖三代履历。以外州县籍冒充本州县籍,称为“冒籍”。“冒籍”现象几乎存在于科举制度实施的各朝代。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古代中国(    )

A.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B.科举制的弊端难以革除
C.户籍制度不合理 D.移民制度的僵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图所示隋唐时期权力机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B.君主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C.体现了中央政府机构的分权制约 D.皇帝加强对中央和地方的控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著名的“唐宋变革说”指出从唐到宋,中国进入到一个彻底削平封建割据和贵族势力的“君主—平民”二元结构时代,平民力量开始得到培植。支持“平民崛起”这一结论的历史依据是
①科举制产生与发展 ②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③租佃关系出现 ④文学、艺术等方面世俗文化兴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建诸侯而少其力,少力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主要因为                                                                                                                           (   )

A.形成中朝机构 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C.汉武帝削弱王国势力 D.汉武帝实行刺史制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中,属于封建国家反对分裂、维护统一性质的是                 (   )

A.商朝末年牧野之战 B.西汉中期对匈奴的战争
C.明朝中期戚继光抗倭斗争 D.乾隆帝时期对回部的战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通过与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3)根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中国古代的官职,按职能分组不同的一组是(   )

A.御史大夫、刺史 B.丞相、参知政事
C.太尉、通判 D.郡守、巡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为

A.郡、县 B.路、州、县
C.道、州、县 D.路、府、州、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溪全集》卷43《辞免知枢密院事札子》记载:(北宋初年)“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这反映出

A.枢密院与三衙互相牵制集权于皇帝 B.北宋以“收精兵”为核心加强中央集权
C.宋初因战事频繁而强化军事协调 D.措施提高了办事效率,增强了战斗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今中国,政治改革方兴未艾。圊首往事,到昨天去寻找借鉴,汲取智慧,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一一《朱子类语》
材料二    1787年宪法规定了横向的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之间的权力的分立和纵向的联邦与州之间的权力的分立……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提出:“行使政治权时,必须把权力分开并分配给各个不同的受托人以便互相制约,并指定受托人为公众福利的保护人以防他人侵犯。这种相互制约的必要性早巳在古代的和现代的试验中显示出来.”……政府结构必须能使各部门之间有适当的控制和平衡,使权力为公众福利和正义的目的有效行使其管理职能,同时又保持对权力的优良控制,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管理与控权的动态平衡,这是分权和制约的归宿.
一一范亚峰((华盛顿的宪政思想》
材料三 孙中山是中圉近代政治文明一一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一一((中华文明史》第4卷
请同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指出这一制度的优点。(6分)
(2)材料二体现了美国政体怎样的原则?结合材料说明此原则的目的是什么?(4分)
(3)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6分)
(4)结合以上材料和闯题,谈谈对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启示。  (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发展政治制度,既不能割断本国历史,也需要借鉴外国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除京畿附近由中央内史直接控制外,其余地方在初并天下时分为36郡。汉初约有60郡,其中诸侯王国共占有40余郡,包括原秦王朝东部的大部分地区。诸侯王国“外有君臣之名,内有敌国之实”,汉天子所领仅15郡。汉武帝以后,郡不断扩大,至西汉末年大郡领县30-50个,而诸侯王国,大国最多领10余县,小国仅3-4县,政治上的特权也被取消,诸侯王只能“衣食租税”而已。郡与国属同一级行政区,往往郡国并称,实际郡大于国。
————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材料二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就其设官分职达到的相互维系、牵制之功能厦缓解冲突而言无疑是成功的;就其行政效率来看,却是不成功的。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2)依据所学知识,结合史实说明宋朝初年政治制度改革的“成功”和“不成功”。
材料三 多年以来,对清末宪政的过程与结果总体评价不高:认为清末宪政是由清政府导演的一场政治骗局,并随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代之以民主共和政府,于是更加认为清末宪政是清政府力图挽救危局的最后表演。但无法抹杀一个基本事实,清末宪政运动中出现的《钦定宪法大纲》、资政院与咨议局、责任内阁都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生事物, 20世纪中国法律和司法制度的基本框架是由清帝国在最后10年中奠立的.清末宪政运动可以看作是由中央政府主导,地方督抚、绅商积极参与的一场辐射全民的近代民主政治思想的启蒙。
——————摘编自张华《清末宪政的成就及宪政道路的反思》
(3)概括材料中关于清末宪政运动的两种不同评价。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评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布政使一职始创于北宋赵匡胤统治时期,是为了分拆节度使的财政大权,以此削弱割据势力。此制一直延续到清朝。l853年湖南巡抚骆秉章在长沙开设厘局(税务机关),“以亲信裕麟总之,藩司(布政使)列衔画行,莫能问其数。”布政使被督抚“一脚踢开”意味着(  )

A.清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 B.中央掌握了地方财政权力
C.现代财政制度的正式建立 D.地方权力制衡制度的建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