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湖北省襄樊四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历史”有时也指历史记载或历史撰述。历史记载是人们对当时或近期发生的事件及相关人物的言论、事迹的记录;历史撰述是人们在诸多历史记载的基础上,经过综合、会通,并按照一定的体裁、体例的要求写成的历史著作。下列文献中,历史记载特征鲜明的是(   )

A.《蒋介石日记》 B.《春秋》 C.《张学良回忆录》 D.《史记》
来源:2011届湖北省襄樊四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国时期有一学者提倡“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该学者所属学派是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来源:2011届湖北省襄樊四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董仲舒“大一统”的思想实际上吸收了

A.孔子的思想 B.孟子的思想 C.老子的思想 D.韩非子的思想
来源:2011届湖北省襄樊四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的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不得以硝黄 、铜、 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来源:2011届湖北省襄樊四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户所领织机不得逾百张,从抑兼并,过则有罚。”这一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A.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B.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清政府限制手工业的规模 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来源:2011届湖北省襄樊四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朝为有效地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地方上以行中书省总揽“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等大权。明太祖认为这种制度不利于皇权的高度集中,为此他

A.废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B.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财权
C.设三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 D.设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制约
来源:2011届湖北省襄樊四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 , 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 ( 康熙 ) 四人而已。”其中的“国家政体”指

A.王位世袭制 B.中央集权制 C.文官体制 D.监察体制
来源:2011届湖北省襄樊四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天的高考制度借鉴了古代的科举制的①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②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 ③采用密封卷阅卷的方式 ④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并重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来源:2011届湖北省襄樊四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C.清朝设置军机处 D.元朝建立行省制度
来源:2011届湖北省襄樊四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小平在一次参观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一幅历史名画时说“从这幅画的内容来看,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还是蛮高的吗!”。邓小平参观的这幅画应该是

A.《纸绘生活图》 B.《清明上河图》 C.西夏《打铁图》 D.《女史箴图》
来源:2011届湖北省襄樊四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 “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来源:2011届湖北省襄樊四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从根本上说是

A.当时紧张的军事斗争形势决定的 B.太平天国领导人集团内部矛盾决定的
C.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D.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
来源:2011届湖北省襄樊四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在哪两次战争期间?
    
中英《天津条约》签字               外国侵略者坐在清宫皇帝的御座上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来源:2011届湖北省襄樊四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B.引进了一批外商企业
C.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D.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
来源:2011届湖北省襄樊四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②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③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④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来源:2011届湖北省襄樊四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亥革命爆发后,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外蒙古的部分王公却反对外蒙古“独立”,这些王公

A.与满洲贵族利益一致 B.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D.维护祖国的统一
来源:2011届湖北省襄樊四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康有为认为,《论语》中‘仁者爱人’的思想、韩愈《原道》中的‘博爱之谓仁’的观点、《大学》里的‘平天下’等说法,都是‘博爱、平等、自由而不侵犯人之自由’的具体表述,所以,‘夫自由之义,孔门已先倡之矣’”。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不包括

A.康有为将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B.康有为认为近代西方自由平等理论在中国“古已有之”
C.康有为认为孔孟学说中充满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
D.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实行渐进变革
来源:2011届湖北省襄樊四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来源:2011届湖北省襄樊四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9年12月,重庆《川东学生周刊》创刊。对其创刊宗旨:“排斥强权”和“改良社会”理解全面的是

A.反对北洋政府 B.追求自由民主 C.反帝反封建 D.抨击专制皇权
来源:2011届湖北省襄樊四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来源:2011届湖北省襄樊四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学术思想 B.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
C.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的 D.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
来源:2011届湖北省襄樊四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史》记载“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及史部左侍郎张四维人,恂恂若属史,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A.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B.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
C.皇权与阁权的矛盾一度激化 D.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来源:2011届湖北省襄樊四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凯恩斯说:“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上大部分经济生活包罗在政府权限之内”。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经济自由 B.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C.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主张完全的经济自由政策
来源:2011届湖北省襄樊四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互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知新旧之不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材料显示:①原材料价格受一战影响大涨②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机遇③一战中重工业与轻工业同步发展④技术与管理也关系到民族工业的兴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1届湖北省襄樊四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02年以来外资流入中国放缓,但中国对外投资却快速增长。“资金和搭载在资金上很多的要素,开始真正的双向流动”。与上述现象的出现没有必然联系的是

A.经济建设取得成就 B.国际金融体系建立
C.对外开放深入发展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
来源:2011届湖北省襄樊四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隋唐时期,我国古代步入了全面繁荣时期。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民族关系方面、对外交往方面、文化方面等等都表现出繁荣的局面。隋唐的繁荣引起了大多数人的理性思考,以古鉴今,那时的做法可能会为我们现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某些良好的借鉴。
材料一: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净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贞观政要》
材料二:尚书省……掌典领百官。其属有六部尚书……。门下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中书省,掌佐天子大政,而总判省事,凡王言之制,……皆宜署中覆,然后行焉。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缙绅虽位及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材料三: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很快实现了唐太宗提出的“四夷自服”的目标。长安成为世界性的城市,每天聚集着数以千计的不同肤色和服饰的外国人。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到欧亚各地,而影响最深的则是东亚地区,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
(1)据材料一评价唐太宗的治国理念? 
(2)材料二反映了隋唐时期哪些主要制度?并分别简述其作用。
(3)隋唐政治制度与近代美国确立的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同特点?本质上有何区别?
(4)据材料三概括唐朝文化圈形成的原因。

来源:2011届湖北省襄樊四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自产生以来,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最终转化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前后,不同类型的两种企业在我国近代民族工业中所占比重变化表

 
甲午战争前
甲午战争后
商办企业
22.4%
70%
官督商办企业
77.6%
30%

材料二:张謇提出“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口号,并冲破阻力在家乡大搞教育与实业。(1)自1895年开始,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重要企业。(2)1901年,张謇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对沿海滩涂进行开发;规划农田水利,建立产棉基地,发展农业。(3)本着“道路交通为文明发达之母”思想,张謇辟道路.兴河运。1901年创立大生轮船公司,到1918年,公司有小轮20艘,行驶于以南通为中心所辟的10条行道上;此外他还修建了港闸公路等。(4)南通一带屡有水患.张謇遂以私人身份聘请各国水利专家.商讨南通治水策略、运用科技治水,修堤筑坝并举。(5)张謇开展的城市文化教育建设主要包括:1902年自筹资金建设通洲师范学校,翌年建立;1905年建翰墨林印书馆;1909—1912年办商业与医学两所专门学校;1914年建图书馆等。(6)此外,张謇还振兴商业、改善环境、推动市政建设,筹建电厂、电灯、电话公司等等,集多方面的成就于南通一地,开花结果,泽及后代,在中国近代史上,这是了不起的“早期现代化试验。”                 ——摘自“南通市市政建设网”
材料三:

民国初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1)材料一所反映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謇采取的措施涉及哪方面。以张謇为代表的实业家想通过兴办实业挽救民族危机,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吗,为什么?
(3)、据材料四的地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张謇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所创办的企业大部分都在南运河地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来源:2011届湖北省襄樊四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化包括近代观念的转换、近代企业的创办和近代民主制度的汲纳三个方面的对近代文明的追求和实践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内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成丰皇帝在北京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请”。此时距离鸦片战争已过去20年,清王朝丧失了20年革命突变的宝贵时间。但这毕竟是古老中国发出的寻求自强的声音。
——摘编自<复兴之路•千年局变>解说词
材料二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为执行法律或基于法律之委任,得发布命令,并得使发布之。
第五十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近代中国为“寻求自强”而采取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 前期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生在北京的重大事件。 (5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3)依据材料三,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结合史实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废除的主要原因。

来源:2011届湖北省襄樊四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