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英国曾借鉴我国科举制度改革文官录用制度,孙中山也曾经十分肯定科举制度,共同原因是科举制(    )

A.以儒学经义作为考试内容 B.便于统治者控制知识分子
C.有利于形成社会重学风气 D.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朝时,汉武帝下令九卿直接向他奏事。与此同时,他还选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帮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限制相权以保证皇权独尊 B.避免中央政权的决策失误
C.提高中央政权的行政效率 D.逐步扩大政权的社会基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示意图能够简洁明了地再现历史知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唐朝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该制度下三省的职权分别是什么?图二反映了哪国的何种政治体制?该国通过哪一法律文件确立了这一体制?
(2)以上两种政治制度有何相似之处?两者的目的、本质及积极意义有何不同之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行政管理体制?(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它形成了下层社会到上层社会的通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僚队伍的知识化,有利于陶冶官吏的操守品行,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作用明显。”文中的“它”是指(   )

A.太学 B.书院 C.察举制 D.科举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

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中曾经提及:西汉武帝时,大将军霍光废昌邑王而丞相杨敝事先并不知晓,光谓:“此内朝事,无关外朝也”。这段材料说明当时的丞相(  )

A.已完全失去位尊权重的地位 B.已失去了皇帝对其的信任
C.对政事的决策权大大的削弱 D.开始接受外朝官员的监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

A.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 B.平民有了提高地位的机会
C.门第观念在民间消失 D.科举成为入位的唯一途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度百度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成为当下搜索热词。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A.御史大夫 B.刺史 C.门下省 D.通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 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是宋代确立的两条老规矩,这些老规矩所起的作用是

◇老规矩一:“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
◇老规矩二: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

 
A. 开始建立古代监察制度        B. 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 杜绝了官吏的横征暴敛        D. 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我们雅典)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我们雅典人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议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地开始行动。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不分出身、性别、贫富,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也就是参政、议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样的权利。但雅典的民主,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个统治,一家之言。
——郭小凌《雅典民主制的得失》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为什么说“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伟大的创举”指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 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了哪些“硬件”? 汉武帝在选官制度方面添加了哪些“软件”?
材料二 下表是史学家对中国古代某项制度的叙述

学者
内 容
徐中约
它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府之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
张岂之
它杜绝了隋唐之前选官制度中“唯门第是准”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封建王朝官员队伍的素质。

 
(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选官制度?依据材料概述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为什么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创造,却最终在15世纪之后输掉了竞争?写出《枪炮、细菌和钢铁》的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给出了他的见解:因为中国是如此执着的一个中央集权,……而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中国,则可以通过一个愚蠢的决定,阻止一切技术的进步,甚至销毁曾经的财富。  
——刘十九《小细节里的大变局》
(3)材料三中美国学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你是否同意,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晋代中枢机构“三省”已逐步形成,尚书省组织比汉魏严密,有以太傅录尚书事的官职,大权独揽,称“录公”
——《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西晋时代已见雏形》
材料二 秦汉初,置侍中,曾无台省之名。至晋,始置门下省。南北朝皆因之。龙朔改为东台,光宅改为鸾台,神龙复旧。
——《旧唐书·职官志》
材料三 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主要有“平章事”和“同中书门下三品”等。
——摘《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四 中书令,侍中,及丞郎以上至三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为正宰相……(宋)孝宗干道八年,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废侍中、中书令、尚书虚称,遂为定制。
——《宋会要·职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省六部制形成的主要过程;
(2)根据材料一、三,分析唐朝以“他官发达地区宰相职”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四,指出宋代对三省进行改革的主要措施及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宰相制度的最后归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