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由此可知
①施复夫妇是机户 ②当时江南一些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③明代手工业还较落后④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A.①③④ | B.①②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租佃关系发生的变化是( )
A.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 | B.自耕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 |
C.佃农对国家的依附关系减弱 | D.自耕农对国家的依附关系减弱 |
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张履祥为其亡友的妻子幼子安排生计:“瘠田十母,自耕农仅足一家之食;若雇人代耕则与石田无异;若佃于人则计其租入,仅足供赋税而已……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蓄池鱼。”这说明明清政府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B.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
C.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 D.重农抑商政策更加严格 |
明正德《松江府志》记载:松江“俗务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里媼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织者率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材料反映了( )
A.私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 | B.小农经济走向衰落 |
C.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 |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史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百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B.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
C.自然经济的不断解体 | D.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
在明朝中后期通行的日用百科全书里收有雇工文约的一般格式:
“立雇约某都某人,今因生意无活,情愿托中雇到某都某名下,替身农工一年,议定工银若干,言约朝夕勤谨,照管田园,不敢懒惰,主家杂色器皿,不敢疏失,其 银按季支取,不致欠少,如有疏失,照数扣算。风水不虞,此系天命,存照。”对这一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说明了雇佣关系的货币化
②雇主和佣工有浓厚的人身依附关系
③反映出当时土地兼并严重
④佣工在农业生产上已大量使用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中国封建社会末期,“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其造成的结果中不包括( )
A.市场狭小 | B.原料不足 | C.劳动力缺乏 | D.资金短缺 |
史载,明中期江南某地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清朝初年,衙门则对工匠“倡众歇作,另投别户”之行为严加禁止。这一变化反映出当地( )
A.资本主义萌芽已高度发展 |
B.工匠群体的斗争意识增强 |
C.政府实行积极的抑商政策 |
D.私营手工业发展规模扩大 |
明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村经济商品化 |
B.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 |
C.封建地租货币化 |
D.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 |
苏州碑刻博物馆的《永禁机匠叫歇碑》,是清朝雍正年间机户为禁止机匠聚众叫歇(罢工),勒加(工)银而立。下列直接反映了该碑刻包含的历史信息是:( )
①政府立法以管理官营手工业②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兴起于苏州③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手工业中的劳资斗争④中国早期雇佣工人为改善经济待遇而开展斗争
A.②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②③ | D.③④ |
1567年,明朝隆庆皇帝朱载垕同时开放了“海禁”和“银禁”,诏令“朝野上下率用银”,从此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白银进口。据统计,自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西班牙从美洲横越太平洋,经菲律宾运到中国的白银,占新大陆白银总产量的3/4。由此可见,当时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B.中国和西班牙垄断了世界贸易 |
C.中国的航运和对外贸易发达 | D.中国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国家 |
从经济文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
C.“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基础是( )
A.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
B.丝织业中心的兴起 |
C.富有商人积累了大量资本 |
D.自由雇佣劳动力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