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主要有:
①重农抑商政策 ②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③长期形成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④官府对于百姓的剥削致使购买力下降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④ | D.①②③ |
清朝前期“苏城机户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应是
A.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 B.基本上是纯经济关系,属于雇佣关系 |
C.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 D.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中国某幅名画评价道:“这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下列所述现象不可能在该幅画中出现的是
A.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
B.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 |
C.大店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街上客商成群,商品琳琅满目 |
D.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
清代名臣高晋在奏疏中说:“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通州并所属之各县逼近海滨,率以沙涨之地宜种棉花,是以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食全赖客商贩运,以致粮价常贵,无所底止。臣思衣食并重,种棉花虽可织布成衣,然而一日不再食则饥,是饥之较寒则又食重于衣矣。”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高晋能够正确认识农工商业之间的关系 |
B.清代海滨地区农业商品化程度较高 |
C.高晋要求加强沿海地区的粮食种植业 |
D.清代沿海地区粮食供应对商业依赖大 |
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成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
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 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
C.民营丝织业的形成 | D.官营丝织业的形成 |
明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村经济商品化 | B.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 |
C.封建地租货币化 | D.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 |
明清时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下列现象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 | B.吴郡“游手之徒,十室九空” |
C.苏州机户“设机督造,雇匠织造” | D.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表明了“机户”与“机工”之间存在着
A.租佃关系 | B.雇佣关系 | C.人身依附关系 | D.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
太原王氏是明清著名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后大兴土木,其王家大院被誉为“中国民间故宫”。这一现象
A.妨碍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 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
C.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 )
A.手工业者技术高超 | B.私营手工业规模超过官营 |
C.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说明当时在这一地区
A.政府积极推行重商政策 | B.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
C.存在一定的自由劳动力 | D.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
对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有人认为在明清时期,有人认为在元代,有人认为在宋代,有人认为在唐代,甚至有人认为战国秦汉时期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各方都提供了很多史料。对此,下列观点最确切的是( )
A.应该首先界定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和定义 |
B.支持战国秦汉说,以证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
C.支持明清说,因与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吻合 |
D.抓紧考古发掘,力争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
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