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江南部分地区城市手工业.商业发展较快,如松江的棉纺业发达.景德镇的陶瓷业发达.佛山的冶铁业发达.汉口的长江商品转运码头较繁忙。与这些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
A.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 B.批判君主专制 |
C.主张“经世致用” | D.提出“工商皆本” |
“明代江南的‘士大夫’是16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特有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材料中的“角色”准确定位是( )
A.新经济因素的促进者 | B.小农经济模式的固守者 |
C.启蒙思想家的倡导者 | D.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者 |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
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即早辰桥、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失,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竹木作料,亦有铺席, 砖瓦泥匠.随手即就。”材料反映宋代的民营手工业( )
A.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 | B.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 |
C.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态 | D.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 |
(清)陶煦在《租核•推原》中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导致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 | B.宗法、乡土观念的影响 |
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 D.社会地产财富主流意识 |
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中认为“江南是明清时期中国原始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与此论断最相符的是江南地区的工场( )
A.出现了雇佣的生产关系 | B.分工极为细密 |
C.雇主拥有雄厚的资金 | D.原料特别充足 |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
|
自耕农和地主 |
佃农 |
工场主 |
商人 |
占总人口比例 |
24% |
36% |
30% |
10% |
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 )
A.唐代关中地区 B.宋代太湖地区
C.明代苏杭地区 D.清末广州地区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 )
|
自耕农·地主 |
佃农 |
工场主 |
商人 |
占总人口比例 |
24% |
36% |
30% |
10% |
A.汉代江南地区 B.明代苏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唐代关中地区
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发展。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 B.工商业市镇兴起 |
C.经济作物种植区域化、规模化 | 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的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他们改变原有的轻商观念,涉足商业谋利,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材料中 “角色” 的定位最准确的是
A.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阻碍者 |
B.学而优则仕的典型 |
C.明代中后期的早期资本家 |
D.“离经叛道”的进步思想家 |
明清时期,苏州、杭州和景德镇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共同标志是
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 |
B.行业分工和生产过程的分工非常细密 |
C.官营手工业占据优势,迅速发展 |
D.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劳资双方雇佣关系的确立 |
马克思《资本论》:“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但在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却得不到国家政权的帮助,这主要表现在( )
①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②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
③商品经济发展渐趋迟滞 ④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A.① ③ | B.② ④ | C.① ④ | D.② ③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最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