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其表现不包括 ( )
A.分工更细密 |
B.地区从南方沿伸到北方 |
C.部门涉及冶铁、伐木等 |
D.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
据道光七年版《(四川)南江县志·棉布谣》:乾隆时“大妇弓弹中妇绩,绿鬟小妇
当窗织,莫辞劳,吴中贾来价正高”。对歌谣中反映的社会现象,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该地区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与此时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有关 |
B.该地区纺织品远销江浙地区反映了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 |
C.该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并未动摇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 |
D.该地区家庭手工业分工细,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交纳)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家奴婢)。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二 黄宗羲(明末清初)在论及经济政策时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财计三》
材料三 雍正帝说:“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女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哪一经济思想?
(2)材料二中的经济思想的提出可以反映哪些经济现象?
(3)依据材料三回答,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政策反映了雍正帝的上述思想?这些政策有什么危害?
下列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说明封建社会进入盛世阶段 | B.萌芽的标志是手工工场的出现 |
C.地区性和不平衡突出 | D.受到明清王朝压抑而缓慢发展 |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对于国计民生有重要的影响。回答14、15题。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 ②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
③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 ④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家庭手工业代表了手工业工艺制造水平 |
B.两宋以后民营手工业发展地位日益提高 |
C.明清时期官营手工业基本实现了市场化 |
D.西方工业品倾销制约了传统手工业发展 |
以下哪些言论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 ( )
①“市井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②“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③“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乱 ④“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③④ | D.①④ |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 :“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上述材料反映出松江地区( )
①棉织业发达 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 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④棉织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 ⑤对外交往频繁
A.①③ | B.①②③④⑤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⑤ |
下列各项反映上层建筑阻碍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有
① 政府严格限制手工工场规模 ② 政府屡申重农抑商政策
③ 广大农民无力购买手工业品 ④ 地主商人剥削来的钱多买田置地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材料二 宋诗云:“远闻叫声声,衣服两大堆,件件来回经。”“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1)从材料一、二中,你能得到唐宋时期哪些商业发展方面的信息?
材料三 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
——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2)根据捌料三,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材料四 马嘎尔尼访华并没有带来满意的结果。英国对代表翠性主义工业文明成果的高度自信,在乾隆朝中高级官员以及皇帝眼中的只有不屑。清政府对马嘎尔尼的所有请求概不答应.最后马嘎尔尼使团除了带着一堆乾隆帝赐予的无用赏赐经广州入海夕卜,一无所获。西方人心中关于中国形象最后一点崇高崩塌了。马嘎尔尼在其《纪事》中写道:“中国自满洲鞑靼占领以来,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的说反而倒退了。”
(3)分析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深层次原因。清政府为什么拒绝马嘎尔尼的要求?
(4)材料四中马嘎尔尼得出“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的说反而倒退了”的结论,客观上是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5)有人说:中国经济在明清时期落下了营养不良、先天不足的毛病,这一顽疾一直影响着近代经济的发展。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历史学家黄仁宇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体分为三个帝国时代:1、秦汉帝国,2、隋唐宋帝国,3、明清帝国。把握每一个时期社会的整体面貌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和认识历史,结合史实简要说明,明朝中后期和清朝前期(1368年—1840年)在经济、政治和维护祖国统一方面各有哪些共同特点?明清时期的文化具有怎样的时代特征?这种时代特征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明代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
A.手工业作坊大量增多 |
B.手工业技术水平空前提高 |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产生 |
D.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
明、清(前期)时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特点;同时在政治、思想和文学等方面也相应地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述这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其在政治、思想和文学方面的反映。(2)结合哲学知识,说明上述现象反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一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