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美国正式宣布从韩国撤走一个师即缩减2万人。作为补偿,尼克松批准在五年内向韩国提供1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帮助韩国军队实现现代化。这反映出
A.美国调整了在亚洲的战略 |
B.美国放弃了全球称霸战略 |
C.美国用军援取代在韩驻军 |
D.美国将战略重心重新转向欧洲 |
“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人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这表明
A.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
B.新中国挫败了美国制造的“两个中国”的阴谋 |
C.大国与小国平等磋商国际事务的局面已经实现 |
D.一个以互信、互利为宗旨的新型区域组织建立 |
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从拜登的话中我们可知美国( )
A.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
B.放弃了领导世界的愿望 |
C.承认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
D.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
斯塔夫诺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为了摆脱“卒子”的地位,西欧所做出的努力包括
①接受马歇尔计划 ②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③成立欧洲共同体 ④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A.③④ | B.②④ | C.①② | D.①③ |
1985年6月,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根据对世界大势的这些分析,以及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急迫的看法。”小平同志作出以上“世界大势”的判断,其主要目的是( )
A.更好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B.集中精力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C.迎合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需要 |
D.缓和与苏联持续紧张的外交关系 |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
1967年,欧洲的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这三个机构不包括( )。
A.欧洲煤钢共同体 | B.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
C.欧洲联盟 | D.欧洲经济共同体 |
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
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 |
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 |
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
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
二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纷繁复杂。下列各组关键词对其概括最合理的是( )
A.冷战、第三世界的崛起、走向多极化 |
B.两极格局、社会主义革命开始、一超多强 |
C.两种制度、紧张与和平、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 |
D.社会主义革命、殖民体系瓦解、和平与发展 |
《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中提到:“由于在安全上依赖它强大的盟国,日本在政治上受到了掣肘。那个强大的盟国恰恰是全球安全的主要维护者又是日本在经济上的主要对手。”下列能够支持该观点的有( )
①二战结束后,日本采取低姿态,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
②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美之间贸易摩擦比较频繁
③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④冷战结束后,日本在欧美面前以“亚洲代表”自居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冷战时期,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由美国领导的最富裕和民主的社会集团,同一个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还有一个部分…。”与“还有一个部分”最相关的是( )
A.欧共体 | B.欧盟 | C.不结盟运动 | D.日本 |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说道:“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多极化格局致使地方主义发展 | B.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局面 |
C.冷战时期已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 D.美苏两极格局被多极化格局所取代 |
《全球通史》指出:“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一一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这段材料中“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的寓意是( )
A.世界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 B.两极格局已被打破 |
C.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已经形成 | D.世界格局已形成“一超多强 |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
B.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
D.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大外交》阐述:“冷战结束,制造出观察家称之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面问题,美国比十年前更占优势,可是够讽刺的是,权力也更加分散。因此,美国能够运用来改造世界其他地区的力量,实际上也减弱了。”对材料原因分析有误的是( )
A.世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 B.国际政治民主化趋势加强 |
C.应对挑战多边合作的需求 | D.美国的综合实力相对削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