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时同盟关系的逐渐破裂,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渐显,形成了美苏两分天下的政治格局。同时也正是受国家利益的驱动,亚非拉地区诸多国家走上了“联合”之路,到1961年,这种“联合”正式形成。以下对题干亚非拉地区的“联合”的理解和认识,解读不准确的是( )
A.不与同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 |
B.积极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
C.对美苏两极格局强烈冲击,削弱了美苏的力量 |
D.是特殊国际政治格局下,居于现实的务实举动 |
“三个世界”是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力量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看法。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曾出现了以下两种观点:
|
第一世界 |
第二世界 |
第三世界 |
第一种 |
资本主义阵营 |
社会主义阵营 |
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 |
第二种 |
美国和苏联 |
日本、欧洲、加拿大等 |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
对上述两种观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都认识到两极对峙中产生的新兴政治力量
②都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作为划分依据
③都以经济军事力量强弱作为划分标准
④都是对当时国际关系多极化的思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这说明
A.德国和法国之间矛盾消除 | B.德国和法国开始走向合作 |
C.欧洲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 | D.德法已形成政治经济联盟 |
1961年,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反映出( )
A.第三世界开始结盟 |
B.多极化的趋势得到进一步增强 |
C.第三世界开始崛起 |
D.南斯拉夫是不结盟运动的核心 |
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 B.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
C.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
一位欧洲著名学者指出:“我们已经很难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欧洲是否算是统一。从形式上来看是没有,如果从实质内容来看,他们已经有了共同的认同。统一的国家要做的事,他们不已经在做了吗?而且做得比主权国家还好”。此学者的核心主张是
A.建立政治、军事一体化的欧洲 | B.欧盟是超越主权国家的区域实体 |
C.建立经济全球化对欧洲更重要 | D.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正确潮流 |
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形式反对霸权国家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 )
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 |
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 |
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
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
1949年,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指出:“在今日的欧洲,世仇完全不合时宜了,我决心使德法关系成为我政策的核心。”这番话旨在强调
A.德法应吸取多次战争的深刻教训 | B.德法关系决定着世界的形势 |
C.德法联合是避免战争的有效途径 | D.德法关系和好是时代要求 |
下列国际政治观念利于推动欧洲一体化的是
A.对国家来说,自私是不应受谴责的,是合情合理的,甚至只有自私才是道德的。 |
B.国家要维持生存,解决安全问题,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 |
C.(国家)彼此相邻,或位置临近,即构成天然的敌人。 |
D.(世界)平衡取决于非欧洲的美国和半欧洲的苏联之间。 |
促使法德两个政治宿敌开始走向和解的是:
A.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 |
B.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 |
D.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
《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文中所指的 “文明”行为是
A.接受马歇尔计划 | B.参加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
C.成立欧洲共同体 | D.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1961年兴起的不结盟运动
A.制止了新殖民主义 | B.直接打破了两极格局 |
C.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 | D.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