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9

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曾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意即人类文明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少数两三个地区代表着那个时代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每个民族都应该谨慎地寻找自己的方位,判断自己到底是与“世界时间”同行还是被远远抛弃在外面。根据这个说法(   )

A.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一直处于“世界时间”之外
B.美国从工业革命开始跻身到了“世界时间”当中
C.罗马法是古罗马处于“世界时间”中的重要标志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回归“世界时间”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1950-1984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示意图》。对图中各阶段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   )

A.a阶段: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推动了两国粮产量的增长
B.b阶段:经济政策的失误导致两国粮产量的大幅回落
C.c阶段:受欧美经济的影响,苏联粮产量出现连续波动
D.d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了中国粮产量的大幅增长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王夫之对“理”的阐述(   )
①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         ②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
③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         ④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个世界”是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力量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看法。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曾出现了以下两种观点:

 
第一世界
第二世界
第三世界
第一种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
第二种
美国和苏联
日本、欧洲、加拿大等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对上述两种观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都认识到两极对峙中产生的新兴政治力量
②都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作为划分依据
③都以经济军事力量强弱作为划分标准
④都是对当时国际关系多极化的思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0年1月,北大学生张国焘、康白情、许德珩等到上海拜访孙中山先生。孙中山说:“你们学生反抗北京政府的行动是很好的,你们的革命精神也是可佩服的。······如果我现在给你们五百支枪,你们能找到五百个真正不怕死的学生托将起来,去打北京的那些败类,才算是真正革命。”许德珩等回答:“孙先生也掌握过几万人的部队,何以革命还是失败了呢?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思想、旧势力,在那里艰苦奋斗,学生们赤手空拳不顾生死的与北京政府抗争,只因为没有拿起枪来,就不算革命吗?”下列归纳以上两种观点的思维角度的选项是(     )

A.五四运动非革命/ 五四运动是革命
B.五四运动是学生反政府/ 学生反旧思想旧势力
C.革命是暴力夺权/ 革命是和平请愿
D.革命是枪杆子里出政权/ 文化运动也能促进变革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     )
①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②任务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
③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
④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以下对“全人格的觉悟”的理解和认识,解读明显有误的是(     )

A.“全人格的觉悟”,即指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的新文化运动
B.对当时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封建专制文化进行了空前批判
C.传统儒家文化已不合时宜,需要彻底摒弃传统的儒家文化
D.高举“民主”与“科学”,“全人格的觉悟”有了统一走向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1944年7月《新华日报》社论:“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孙中山的事业已经有了它的继承者,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的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过了的工作。”据此,以下对题干材料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解读明显有误的是(     )

A.美国民主政治模式影响着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构建
B.美国民主政治模式是近代中国人民竭力追求的目标
C.民主是当时中国共产党人竭力实现的重要政治理想
D.可知此时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之一,即要实现民主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由李立三起草的《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即《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定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并认为中国革命一爆发就会“掀起全世界的大革命”。这表明(     )

A.当时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共产党内的右倾错误依然存在
C.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分歧
D.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出现了重大失误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创】据有关权威部门的统计显示,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之8年间“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认识,解读明显有误的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国民政府的感召,效果显著
B.中国军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牺牲
C.全面抗战以来,国民政府一直奉行积极抵抗策略
D.应当比较客观、公正地看待国民政府的抗战成效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蒋介石在1938年底的一次讲话中特别强调:“以四川为最后根据地,北固陕西,南控湘、黔、贵诸省,稳扎稳打……如此,日本则一定多行不义必自毙”。蒋介石的讲话可以反映(     )
①国民政府抗战的决心
②没有四川,抗战一定失败
③四川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
④四川在八年抗战中牺牲了大量壮士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1967年7月,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在一次讲话中说:“在经济秩序中,这样一个时代已经到来,在美国巨大的生产能力、贸易能力不受到伤害的同时,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崛起了,以至成为使美国感到极为不舒服的竞争对手。”据此,以下对题干材料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解读明显有误的是(     )

A.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欧洲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B.法国综合国力比较强,成为美国第一大竞争对手
C.二战后初期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受到了很大冲击
D.欧洲联合进程加快,预示着美国计划的事与愿违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以丞相总百官,而九卿分治天下之事。(东汉)光武中兴,身亲庶务,事归台阁(汉尚书台在宫禁内,称台阁),尚书始重,而汉公卿稍已失职矣。……(曹魏)文帝受禅,改尚书为中书。有令有监,而亦不废尚书。然中书亲近,而尚书疏外矣。东晋以后,天子以侍中常在左右,多与之议政事,不独任中书,于是又有门下,而中书权始分矣。降及南北朝,大抵皆循此制。
——司马光《上哲宗乞合两省为一》
材料二      清末民初中央经济管理机构变革简表

清朝末年
清朝以六部中的户部、工部主管财经。1903年,仿西方制度增设商部。1906年,工部并入商部,改为农工商部。另设邮传部,主管交通;户部改为度支部,仍管财政。
民国初年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设财政、实业、交通三部。由于存在时间短,除颁布一些政策法令外,具体业务还未开展。
1912年3月,北京政府将实业部细分为农林、工商两部。1912年12月,又合并为农商部。期间广采西法,初步建立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法规体系。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1982年开始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次政府机构改革的组成部分。经过改革,国务院工作部门由100个精简到61个,人员编制从5.1万人减为3万人,各部委组成人员平均年龄由64岁降到60岁。这次改革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但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没有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2003年开始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改革以调整机构设置、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主要任务。例如: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其任务是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新设立的“国资委”负责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新组建的商务部负责推进流通体制改革。
——综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等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两汉魏晋南北朝时代宰相制度的演变历程,并进一步说明其演变趋势。这一变化到隋唐时代产生了什么制度性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以“走向近代化”为主题,评述清末民初中央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变革。
(3)根据材料三,1982年和2003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中心内容主要有什么不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改革的作用。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政府机构改革调整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家是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政权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时代不同而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以征服其他国家为职志,其所拟之消灭者仅是对方的王室与贵族,秦王本身的重要卿相,却全属客籍,即统一天下之后亦然。秦之记录里看不出人民因原有国籍而受亲疏歧视的待遇。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确实照搬过苏联模式,但在一些基本政治制度方面却从未照搬过苏联模式,恰恰强调要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如:在选举方式上,1953年选举法规定: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无记名投票与举手表决相结合,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几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等。正是这些灵活变通方式适应了当时国情下的民主选举之需。
——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避免 “因原有国籍而受亲疏歧视的待遇”秦采取的政治举措及其历史进步性。(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谈谈你对中华民国的成立 “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方面的一大跃进”的理解。(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建国初期中国选举方式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国家政治制度建设的立足点。(2分)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