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广州十三行店铺的店员手中有一个小本本,上写一些词汇,并作了标注,如“尺寸”标作“土开了士”,“一月”标作“叶那里了”,“一、二、三”标作“温、吐、特里”。该现象( )
A.说明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 | B.表明海禁政策已受到冲击 |
C.显示广东人崇洋风气盛行 | D.反映对外贸易的客观需要 |
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 )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 B.沿海居民生活艰难 |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 D.海禁政策后果严重 |
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以下各项是对这一表述的理解,其中不恰当的是
A.海禁加剧了寇患 | B.海禁的负面作用明显 |
C.海禁会使商人铤而走险 | D.应当废除海禁政策 |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限定中外贸易只准在广州一处进行。还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这反映了清政府实行
A.重农抑商政策 | B.闭关锁国政策 |
C.贸易保护政策 | D.工商食官政策 |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有
①西方国家侵华,掠夺金银、原材料 ②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重农抑商政策遏制了经济活力 ④农民贫困,农业经营落后
⑤文化专制,理学僵化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表格中的言论集中体现了( )
汉武帝 |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侍以生也” |
宋朝李靓 |
“民之大命也,谷来也;国之所宝,租税也” |
①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 ②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早,独立发展
③农业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 ④农本思想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材料反映了( )
A.商人的逐利投机行为 | B.作者的重农抑商思想 |
C.商人富裕祥和的生活 | D.男耕女织方式的瓦解 |
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B.强化自然经济 |
C.造成中国的日益落后 | D.加速小农经济的解体 |
一个意大利传教士在乾隆五十年(1785年)来到中国参观考察,这一年他无法经历的事情是( )
A.看到苏州的许多人家从事纺织业 |
B.乾隆帝用中国的龙井茶招待他 |
C.委托中国商人把大量的中国商品通过海路运往欧洲 |
D.收到国内来信听说英国首相解散了议会 |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清末黄遵宪诗中提到的“大错”实际指的是
A 打击了出口商品生产,导致中国海外贸易停顿
B 镇压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阻碍了中国国家统一
C 禁止官民出海贸易,动摇了中国社会稳定性
D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中国与世隔绝而落后于时代潮流
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这种观点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土地兼并现象盛行 | B.“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社会风气盛行 |
C.小农经济的瓦解 | D.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
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
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
“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对这一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明朝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B.明清地主兼并小机户的现象严重 |
C.明清工商业者热衷于土地兼并 | D.官府的政策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 |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五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篡要·卷七》)材料中“可谓中国不缺耶”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特产丰饶,人民生活富足 | B.所谓夷货,中国均可生产 |
C.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 D.夷货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