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中国却没有这样的作用,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国家的侵略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著名清官海瑞认为,欲求天下安定,就一定要推行井田制,或者限制地主拥有的土地数量。这反映出明代

A.土地兼并严重 B.小农经济的弱化
C.商品经济发达 D.井田制得以恢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英国之所以能率先打开中国的大门,是因为它在印度拥有强大的基地并控制着诸海洋。英国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这一障碍主要指(    )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闭关锁国政策
C.虎门销烟 D.清政府“天朝上国”的心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学者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的晚清,却只有6.9%。影响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A.封建经济日益衰落 B.市镇经济的发展
C.商业环境的恶化 D.政府实行专卖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出的信息最恰当的是(    )
①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③男女分工明确                 ④田园生活自然悠闲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清代中叶全国耕地和人均耕地表》(资料来源:《清代的垦田与丁口的记录》),关于清朝中叶的社会发展,从中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A.人口总量急剧增加 B.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C.政府财政入不敷出 D.租佃经营方式盛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营生的事实。”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B.小农经济已完全破产
C.商品经济陷入困境 D.纺织品产量高、品种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
B.“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
C.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182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  )

A.中央集权 B.削弱相权 C.君主专制 D.重农抑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记·货殖列传》曰:“若至家贫亲老,妻子软弱,岁时无以祭祀进醵,饮食被服不足以自通,如此不惭耻,则无所比矣!”“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在作者看来,当时(  )

A.形成重义轻利思想 B.重农抑商政策实际上没有实行
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追求财富改善民生应受到鼓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春秋的“初税亩”到明朝的“一条鞭法”再到清初的“摊丁入亩”,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特点的是:

A.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到以土地财产为主的征税标准
B.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
C.税种由简化单一演变为繁杂多项
D.由实物、劳役地租为主到货币地租为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了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  )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

A.自然经济的脆弱性 B.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待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②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
③“安土重迁”的思想     ④重视农业的观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