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沉重而无奈地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是由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但我们的生产却比发达国家差很多,越来越落在他们后面……”产生这种现象的决定性原因是
A.东欧剧变的直接冲击 | B.西方国家长期的经济封锁 |
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 D.经济基础薄弱 |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但骤然放开的舆论氛围使公众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极端思潮所俘获。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是( )
A.改革造成了思想意识的混乱,加剧社会动荡 |
B.加盟共和国被赋予过多权力,离心倾向加强 |
C.戈尔巴乔夫改革损害了国家的利益遭到反对 |
D.外部资本主义势力国家对苏联的压制和渗透 |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评价某位苏联领导人:“他接过的使一个扶木犁的穷国,留下的使一个拥有核弹的强国。”这里的“他”是指
A.赫鲁晓夫 | B.勃列日涅夫 |
C.列宁 | D.斯大林 |
“80年代初,(苏联)计划经挤中的困难越来越多。以前,正是计划使国家实现了强有力的飞跃,得以集中力量于具有决定意义的方向上,并使国家成为超级大国。但是渐渐地出现了不良趋向:高度集中、制订毫无进取心的计划、半截子工程、库存超标、计划僵硬等。”这说明( )
A.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严重弊端日益暴露 | B.对“斯大林摸式”要辩证分析 |
C.资本主义应该借鉴苏联经济管理体制 | D.苏联解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
1965年5月,苏联颁布《集体农庄市场新标准条例》,允许个人按市场价格出售农副产品。从1966年起对集体农庄庄员按国营农场相应的工资标准按月支付货币报酬,年终根据实际收入进行结算。这些措施
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促进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③巩固了工农联盟 ④摆脱了斯大林体制对农业发展的束缚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1973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94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 516个。这一措施
A.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要内容 | B.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 |
C.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 D.拉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 |
下面是美国人加里曼访问苏联时与当时的苏联重要领导人柯西金(1904年~1980年)的一段对话:“加里曼:在地方上我同企业领导和官方代表谈话时,我注意到,他们对不久前工业领导安排上进行的变动都感到满意。
柯西金:是的,我们大家都对这次改革结果感到满意。
加里曼:您是指最近进行的工业权力下放吗?
柯西金:我们将加强发展国民经济委员会体系,这个体系使工业管理权力下放同国民经济中央计划相协调。……”这段对话针对的是( )
A.赫鲁晓夫改革 | B.斯大林模式 |
C.新经济政策 | D.戈尔巴乔夫改革 |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 )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
20世纪70年代苏联生产的家电新产品质量非常低劣,电视机爆炸的事件经常发生,以至当时人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该送给敌人。”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苏联经济总体水平较低 | B.“斯大林模式”存在严重弊端 |
C.苏联忽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 | D.苏联科技水平低下 |
《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 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随意性 |
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 | 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
曾任《真理报》总编的阿法纳西耶夫说:“我头脑中有两个勃列日涅夫,一个是1976年夏季以前的勃列日涅夫,另一个是那个夏季以后的勃列日涅夫。前一个勃列日涅夫是一个精力充沛、活跃、有所作为的人……后一个勃列日涅夫则是一个重病缠身、不爱活动、少言寡语、不善思索,喜欢阿谀奉承、贪图荣誉、奖赏和礼品的人。”作者的观点应该是指勃列日涅夫
A.任期时间太长,后期领导乏力 |
B.前期改革成就大,后期执政很僵化 |
C.改革前十年敢于突破旧体制,后十年导致经济全面滑坡 |
D.与美国争霸由咄咄逼人到被动防守 |
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
1987年,苏联通过了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正式提出了“加速战略”,规定经济方面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并对经济进行质的改造,将整个国民经济转向集约化轨道。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经济“改造”的措施是( )
A.用经济管理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 B.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实行计划经济 |
C.注重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 D.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
1989年11月26日苏联《真理报》发表文章说:“如果说在初期我们认为这基本上指的是纠正社会机制的部分扭曲现象,只是完善过去几十年间形成的、已经完全定型的制度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这意味着苏联改革 ( )
A.全面推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B.全面否定了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
C.正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