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
A.1918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 |
B.1919年,五四运动后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 |
C.1923年,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 |
D.1940年,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
苏俄(苏联)实施的农业政策或措施中,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最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性的是
A.余粮收集制 | B.固定的粮食税 |
C.农业集体化 | D.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
一部史学著作评论某一事件道:“它是一种妥协,是俄国通往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暂时的退却,为的是给国家一个喘息和恢复的机会。用列宁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农民版的《布列斯特和约》’。”这一事件指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B.余粮收集制的实行 |
C.粮食税的实行 |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 |
俄罗斯2008年版历史教材中指出:“新经济政策不是被‘取缔’的,而是由于它不能够承担如此沉重的任务被‘压垮’了”。“压垮”新经济政策的是
A.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
C.苏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 |
D.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 |
列宁指出,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的可能的纽带”。为此,苏维埃俄国调整了当时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 )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
B.允许市场发挥作用,体现逐步过渡的思想 |
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
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 |
列宁提出“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据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 )
A.实行固定粮食税 | B.实行工业国有化 |
C.允许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 | D.允许自由贸易 |
“他们从苏俄国情出发,认识到在一个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里必须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联合绝大多数居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而要做到这点,就需发展唯一能使农民经济同社会主义经济结合的环节——商业。”这一论述说明
A.战时共产主义实行配给制 |
B.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商品货币流通 |
C.苏俄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D.苏俄全部放弃了对国家贸易的控制 |
列宁曾说:“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这段材料反思的是
A.余粮收集制 | B.粮食税 |
C.农业集体化 |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苏俄(联)首先突破这一设想的经济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农业集体化政策 | D.“新经济体制” |
“长期以来,苏维埃政权一直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行为宣布为投机倒把,甚至视为反革命行为而予以惩办。现在,他们(农民)处置自己的农产品的行为就不能再叫做投机倒把了”。这种转变是由于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农业集体化政策 | D.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斯大林执政时期的是
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
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
C.“开垦、开垦、再开垦” |
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
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
A.战时共产主义 | B.新经济政策 |
C.罗斯福新政 | D.斯大林模式 |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
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方法”来解决苏维埃俄国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 B.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 D.利用市场关系和资本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