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最重要的政治观念是 ( )
A.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
1915年一篇文章引用尼采的观点:“德国大哲学家尼采别道德为二类:有独立心而勇敢者曰贵族道德,谦逊而服从者曰奴隶道德。”并认为:“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该文的撰写者最有可能是
A.梁启超 | B.陈独秀 | C.孙中山 | D.毛泽东 |
新文化运动前期文学家钱玄同主张废除汉字,走文字拼音化的道路
A.它是西方科学思想的直接反映 | B.这表现了绝对主义的认识倾向 |
C.它代表了中国文字的发展方向 | D.这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继续 |
是他发表文章,指出了十月革命是人类文明的新曙光;又是他发表文章,提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也是劳工的胜利;还是他信心十足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是 ( )
A.毛泽东 | B.陈独秀 | C.李大钊 | D.鲁迅 |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掀起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意图是
A.同封建复古思潮斗争 | B.宣传马列主义重要原理 |
C.提高工人阶级的觉悟 | D.为创建中共作理论准备 |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则是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时期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A.深入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 B.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
C.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 D.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
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 )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列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 B.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
C.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 D.能够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 |
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主要是由于儒家思想
A.落后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 | B.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基础 |
C.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D.被袁世凯复辟所利用 |
1919年的《每周评论》指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中国人“直接解决”的表现不包括
A.新文化运动 | B.五四运动 | C.国民革命 | D.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
某班一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时,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他们对这句话中“变”的内涵产生了争议:甲说:变就是要变革教育制度。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政治制度。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思想观念。丁说:你们都不对,这里的变是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他们中有一人的观点是正确的,他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本来同一字,声音少许变了,并无雅俗可言,何必纷纷胡闹?”这首打油诗你估计出自下列哪位名人之手?
A.胡适 | B.孙中山 | C.康有为 | D.李大钊 |
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教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 ( )
A.废除了科举制度 | B.新式学堂成为培育人才主要形式 |
C.科学与经学并重 | D.开始多种途径培养科学技术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