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材料三 泰西(西方)近政论,皆有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分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并说明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2)据材料二、三,指出其主张代表的政治派别,各派为实现其思想主张进行了怎样的具体实践?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其思想主张有何明显的进步?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哪些进步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经历了数千年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①“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材料二: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如今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矣。” ②“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属于哪个学派的观点?根据材料,解释“和谐社会”的内涵。
(2)材料二分别属于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代表人物有哪些?(各举一例)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代表人物 |
生活年代 |
言论 |
顾炎武 |
1613-1682 |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日知录》 |
魏源 |
1794-1857 |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害也。——《海国图志》 |
陈独秀 |
1879-1942 |
本志主旨,固不丰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丰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 |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解决社会问题的主张。
(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新华社陆续播发了100多位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以缅怀传播马克思主义,创立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先驱。
材料二 毛泽东是20世纪魅力超群的政治家,他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一场没有毛泽东的共产主义运动肯定会逊色不少,它将失去其应有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
——R·特里尔《毛泽东传》
材料三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中共十七大报告》(2007年)
(1)你认为在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人是谁?说明理由
(2)毛泽东领导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主要特现在哪里?
(3)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共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发展迅速、国力增强,有人认为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民族振兴与崛起,请以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外交和科技方面的成就各举一例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19分)
材料一 彼特拉克在诗里控诉罗马教廷是“万端诡计的熔炉,阴暗的牢房;善良在那里凋谢,邪恶在那里滋长。”他倡导以“人的学问”来对抗“神的学问”。
材料二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当人民的权利被篡夺并被应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举行起义,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证券也。……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润育自由之宪法也……此专制复活之先声也。——1917年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思想?思想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材料三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主张?他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3)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思想有什么联系?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纲常名教,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万不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自李鸿章《上总理衙门书》
材料三 (一)驱除鞑虏。……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二)恢复中华。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三) 创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四)平均地权。……核定天下地价,其现 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 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事。
摘自孙中山《同盟会宣言》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代表近代中国哪个阶级 (派别)主张? (3分)
(2)材料一的基本主张有哪两点?能否落实?原因何在?(4分)
(3)材料二的主张的根本缺陷何在?这导致了什么结局? (3分)
(4)材料三作为革命纲领中的核心是什么?结果怎样?(3分)
(5)对比三则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1分)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危难的时局中,中国人艰难地实践着社会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接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清政府也认识到遣使驻外的迫切性。李鸿章说:“自来备边驭夷,将才、使才二者不可偏废。各国互市遣使所以联外交,亦可以窥敌情”,“当能预为辨阻,密速商办。否则,亦可于发兵之后,与该国君臣面折廷争,较在京议办更为得力”。
材料二 1896年,盛宣怀承旨兴办铁路,募集资金非常困难,他说:“钦政奉旨招商,逾年无效,推原其故,华商无银行,商民之财无所依附,散而难聚”。他还认为,如不设立中国自己的银行,就“无以通华商之气脉(资金流通),杜(杜绝)洋商之挟持”。此后盛宣怀筹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近代金融事业逐渐发展起来。
材料三 1901年,张之洞说:“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欧洲议会制度常例,下议院为平民院,上议院为贵族院)
(1)李鸿章对派遣驻外使节的必要性有什么认识?(3分)你如何评价?(3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近代银行出现的背景和作用。(5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张之洞政治思想中的矛盾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意识形成的社会背景。(3分)
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二:“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
——朱熹
材料三:“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材料四:
材料五:“打倒孔家店”。“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
——陈独秀
材料六: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⑴依据材料一、二、三,归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变化的过程。(2分)
⑵材料四、五分别是哪个派别的观点?(2分)根据材料四、五说明他们是怎样对待儒家文化的?(4分)
⑶从材料四到材料五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4分)
⑷根据材料六,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3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
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被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陈独秀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
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五 读图。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2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战国时期的儒家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在当时的地位。(2分)
(3)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2分)与材料二相比,此后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4)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儒家思想的?(2分)基于此他们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
(5)从材料五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3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新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一一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一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赢<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一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辫书》
材料四 毛泽东也曾对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福尔曼说过:“我们信仰与实行民主政治……限制任何一党专政的可能。”
一一笑蜀《历史的先声——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以上几位历史人物所代表的政治派别及对实现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所作的主要努力。
(2)据此概括指出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主要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彼特拉克在诗里控诉罗马教廷是“万端诡计的熔炉,阴暗的牢房;善良在那里凋谢,邪恶在那里滋长。”他倡导以“人的学问”来对抗“神的学问”。
材料二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当人民的权利被篡夺并被应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举行起义,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证券也。……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润育自由之宪法也……此专制复活之先声也。
——1917年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思想?思想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材料三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主张?这一主张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3)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思想有什么联系?
(4)分别指出三则材料的作者在思想领域里的地位。
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此后,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不断向西方学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面对鸦片战争后的国内形势,图中所示著作明确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2)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句话表达了洋务运动“ , ”的指导思想。
(3)梁启超说:“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为此,他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4)“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上文中的“德先生”“赛先生”分别指什么?“拥护德先生”“拥护赛先生”在当时的思想领域产生了什么影响?
(5)依据上述材料,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的变化。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3)概括以上材料,简要说明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虽然出现了一些偏差, 但这些探索总体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
(2)请列举三个中国近现代史上学习外国时,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而没有成功的例子。
(3)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概括指出它们主要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哪些重大问题?(4分)
近代先进中国人在民族危机前面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向西方学习。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A著作的作者是谁?他在此书中阐述了怎样的指导思想?有何意义?
(2)图B代表了近代中国哪一政治派别?此派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他们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3)图D中的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由谁创办的?这场新文化运动可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后期宣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4)由图A、图B到图D体现出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怎样的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