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沭阳银河学校高二上期第二次学调测试历史试卷
“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教育形式出自
A.孔丘 | B.庄周 |
C.韩非 | D.墨翟 |
孟子被称为“亚圣”,最主要的原因是他
A.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
B.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 |
C.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 |
D.十分崇拜孔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 |
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yet,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 swell.”这一思想最早见于中国古代的哪位思想家的著作?
A.Kong Qiu | B.Zhuang Zi |
C.Meng Zi | D.Xun Zi |
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在他们的思想中截然相反的是
A.人性善恶 | B.是否实行仁政 |
C.是否主张“礼” | D.是否追求气节 |
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 | 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 |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
下列关于太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而兴办 | B.学习内容为儒学五经 |
C.为贵族官僚所垄断 | D.使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
下列对程朱理学的表述,错误的是
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 |
B.发展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理是万物的本原 |
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等级秩序 |
D.主张“心外无理”“致良知” |
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
A.阶级立场不同 | B.政治主张的分歧 |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 D.社会性质的差异 |
下列言语出自中国古代心学集大成者之口的,可能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B.“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
C.“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D.“致良知,亲吾父以及人之父……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
下列观点中,最有可能得到李贽赞同的是
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 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 |
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 | 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 |
“它包含了乐队伴奏、歌唱和舞蹈。舞台布景被各种不同的常规姿势和程式化动作取代,……女性角色也由男性来扮演。”此段文字可以用来描述我国古代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于下列哪一时期
A.西汉 | B.东晋 |
C.北宋 | D.清朝 |
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中国的发明对西方的科技具有重大影响 |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
C.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
D.三项伟大发明蕴含资本主义发展因素 |
汉字演变的脉络是
A.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
B.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篆书 |
C.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
D.甲骨文---金文---楷书---篆书---行书 |
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 |
B.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
C.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 |
D.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戏剧 |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着春”。这段话和下列哪一事物有关
A.王羲之的行书 | B.京剧 |
C.文人画 | D.宋词 |
新文化运动期间,儒家思想遭到了自产生以来最猛烈的批判。其中反对“旧道德”是针对( )
A.儒家“仁”的主张 | B.程朱理学 |
C.封建礼教 | D.君权神授 |
近代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厌也。”持此主张的是
A.地主阶级革新派 | B.资产阶级维新派 |
C.资产阶级革命派 | D.马克思主义者 |
“Know yourself”应该是古希腊哪位思想家的名言
A.普罗泰格拉 | B.苏格拉底 |
C.柏拉图 | D.亚里士多德 |
“西方中世纪时把上帝和来世作为思想的中心,而这场运动则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和现实世界上。这种变化在科学上引起反响,神学从此失去超越一切的意义,对人和自然的兴趣占了上风。”这场运动最早发生于
A.意大利 | B.古希腊 |
C.英国 | D.法国 |
“新思想在各处引起讨论,特别是在大多数新思想的出生地法国。……对君主制的过分激烈的抨击有时会使作家身陷巴士底监狱,……然而新思想在继续传播。”材料中提到的”新思想“包括下列的哪些主张①崇尚理性②信仰即可灵魂得救③天赋人权④三权分立⑤社会契约论(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④⑤ |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禁欲主义 | B.蒙昧主义 |
C.人文主义 | D.理性主义 |
“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这句话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什么思想
A.社会契约 | B.天赋人权 |
C.三权分立 | D.主权在民 |
《大国崛起》解说词:“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 | B.达尔文进化论 |
C.普朗克量子理论 | D.爱因斯坦相对论 |
“如果不是蒸汽机提供了相对无限的动力,工业革命很有可能会在仅仅增加了纺织品生产的速度后逐渐消失……。”为此,我们必须感谢的人是
A.牛顿 | B.瓦特 |
C.法拉第 | D.西门子 |
“就像牛顿因为发现了支配宇宙中物体的定律而主导了17世纪的科学一样,他则因为发现了支配人类本身进化规律而主导了19世纪的科学。”材料中的“他”是
A.爱因斯坦 | B.达尔文 |
C.伽利略 | D.孟德尔 |
1931年10月18日,美国的一位发明家去世,在他葬礼那天,为纪念他的那些改变人类生活的发明成果,全美国停电一分钟,以示哀悼。这位发明家是
A.史蒂芬孙 | B.富尔顿 |
C.爱迪生 | D.西门子 |
公元1世纪时,罗马帝国的政令由都城罗马传遍全国需要三个月到六个月的时间,而今天,只需数秒钟的时间就可以把任何一条信息传遍全球,创造这一奇迹的是
A.无线电通讯技术 | B.遍布全球的互联网 |
C.飞机的发明和使用 | D.卫星导航技术 |
首先确立科学实验与数学相结合的科学家是
A.爱因斯坦 | B.牛顿 |
C.伽利略 | D.普朗克 |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力学和牛顿力学的关系是
A.前者否定了后者 | B.前者包容了后者 |
C.前者补充了后者 | D.前者发展了后者 |
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的标志是
A.量子论 | B.广义相对论 |
C.经典力学 | D.狭义相对论 |
判断题,正确选A,错误选B
14、15世纪是欧洲人发现“人”和“世界”的时代,分别是通过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来实现的
判断题,正确选A,错误选B
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革命,它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
判断题,正确选A,错误选B
伏尔泰曾说:“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表明他提倡言论自由.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这种对赎罪券的谎谬宣传,使得那些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又是难以解答。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 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 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
请回答:
(1)普罗泰格拉属于什么运动(或学派)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2分)
(2)材料二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由谁引发?该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2分)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2分)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 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
(1)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的辨别方向的功能?
(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
(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