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 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 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
有人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
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世界历史地理著作,摒弃了天朝中心说,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世界史地知识。该书是( )
A.《海国图志》 | B.《资政新篇》 |
C.《天演论》 | D.《变法通议》 |
“同光之际,所变在船马器械。戊戌以后,所变在法律政制。民国以来,则又有‘文化革命’与‘社会革命’之呼号与活动。”对近代前期这一思想演进轨迹的全面分析,正确的是( )
A.抵御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明的统一 |
B.否定传统文化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
D.反抗封建专制与追求政治文明的统一 |
“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这一观点属于( )
A.顽固派 | B.洋务派 |
C.维新派 | D.革命派 |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其情。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钱穆的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
A.新文化运动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精髓 |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闪光之处 |
C.对推动了中国进步的革命党表示赞赏 |
D.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 |
有文章指出,在历史上曾起过抗拒西方入侵作用的“传统的民族主义”到戊戌前后已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的障碍。而当时出现的一种重要思想理论则起到了“打破传统民族主义障碍,使近代民族主义观念得以重新确定”的作用。下列符合材料中的“重要思想理论”的是( )
A.扶清灭洋 | B.进化论 |
C.中体西用 | D.民主和科学 |
严复在《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中说:“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取骥之四蹄,以附牛之项领,从而责千里焉,固不可得,而田垄之功又废也。”在此,严复( )
A.认为民主政治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 | B.只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 |
C.批驳了“中体西用”论 | D.鼓吹民主革命 |
下图是19世纪以来中国出现的几个重要人物及观点,他们( )
A.反映了中国人坚持外交独立的原则 |
B.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认同 |
C.展现了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的持续努力 |
D.成为了中国民主思想的理论依据 |
由于保守拒变的自缚式心理定势,构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也箝制着先进知识分子的变革探索,致使他们处于两难的选择:既要因应时代,又要因循传统;既要因应世界潮流,又要顾及本国社会。下列史实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
①文艺复兴运动②洋务运动③戊戌变法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创刊人说:“这个月刊是为了维护广州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利益而开办的。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材料表明其创刊的主要目的是
A.传播西方近代先进科学知识 |
B.进行文化渗透和精神征服 |
C.让中国人放弃对外国公众的排斥 |
D.推动中国思想观念的变化 |
《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
A.借助天演论宣传变法思想 | B.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 |
C.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 | D.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