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Ⅲ卷)历史部分
  • 更新:2021-09-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Ⅲ卷)历史部分
  • 更新:2021-09-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Ⅰ卷)历史部分
  • 更新:2021-09-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

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

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

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

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来源: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Ⅲ卷)历史部分
  • 更新:2021-09-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

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

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

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

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来源: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Ⅲ卷)历史部分
  • 更新:2021-09-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硫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落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自"。这说明当时(

A.

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

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

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

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来源: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Ⅱ卷)历史部分
  • 更新:2021-09-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

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

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

反对向西方学习

D.

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来源: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 (全国Ⅲ卷)历史部分
  • 更新:2021-09-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

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

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

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来源: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 (全国Ⅲ卷)历史部分
  • 更新:2021-09-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

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

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

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来源: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Ⅲ卷)历史部分
  • 更新:2021-09-1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

由此推断(

A.

《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

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C.

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

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

来源: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
  • 更新:2022-11-1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  )

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

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

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

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

来源:2020年天津市高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1-07-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这一理论在当时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是因为它(  )

A.对自然演进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

B.传播了西方先进科学知识

C.与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共鸣

D.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

来源: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1-07-2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7年8月﹣1937年6月,一大批共产党人和受共产党影响的知识分子不惧“白色恐怖”的威胁,仍翻译出版大量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时人评论道:“在这时,一个教员或一个学生,书架上没有几本马克思的书,总要被人瞧不起的。”这反映了(  )

A.社会各阶层认清了资本主义本质

B.革命志士坚定的理想信念

C.知识分子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D.中国民主革命出现新高潮

来源:2020年海南省高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1-07-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2年,中国部分地区遭遇了癌疫,《大公报》给予极大关注,在社会各界人士投递的稿件中出现了“微生物”等词,还有一则来函写道:“凡有害于民者,莫不出示以严禁之,卫生有术,故能疠疫潜销焉。”这表明(  )

A.大众传媒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方式

B.近代科学的卫生观念在防治疫病中得到传播

C.细胞学说开始成为探究生命科学的理论基础

D.癌疫彻底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方法

来源:2020年海南省高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1-07-2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中国的报纸对革命进程一直非常关注。但最初多持“乱事”、“乱党”等否定立场,但1918年5月后却又逐渐转变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等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导致中国报纸立场变化的因素包括(    )
①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②国人对十月革命认识的深入
③早期共产主义者的贡献 ④国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反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