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五四起风雷遵义定决策卢沟燃烽火挺进大别山 |
B.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 |
C.五四起风雷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挺进大别山 |
D.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 |
下列史实说法错误的是( )
①明太祖设立的内阁成为明朝的中枢机构
②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
③最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最大的抗日根据地分别是井冈山和陕甘宁根据地
④1958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电视剧《亮剑》成功地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该剧出现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相同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 )
①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②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③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④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德国《共和报》曾载文称:“上海乃世界最富庶城市之一,在日本垂涎已久,在中国必以死力抵御,原属意料中事。观于战况之烈,足见日本获胜之望尚属渺茫。”此处所言战事( )
A.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
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
C.切断了日本与南洋的海上交通线 |
D.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
四位同学学习了1931-1945年的中国历史后各自得出一个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日本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是导致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最主要原因 |
B.中共领导的力量在抗战中不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
C.抗战初期正面战场起主导作用,相持阶段敌后战场起主导作用 |
D.抗战最终胜利主要有赖于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 |
回顾下列中华各民族上下五千年团结、融合、御侮、奋斗的五个片段
(1)公元前221年,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蒙古族建立元朝,迎来了民族融合的又一次高峰
(3)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开始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史
(4)血肉筑长城,八年抗战取得胜利
(5)新中国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繁荣
结合以上史实和所学知识,以“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众志成城”为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王桧林在《抗日战争》一书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存在两个战场。这是三四十年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增加了中国历史的复杂性。”这两个战场
A.是1937年以来中国政治军事发展的结果 |
B.极大地影响了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政局 |
C.在抗击日军时所处的战略地位是相同的 |
D.在抗击日军时实施的战略战术是相同的 |
某学者评价说:“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抗日力量,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这一观点( )
A.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 |
B.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 |
C.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 |
D.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42年7月15曰,中国外交部次长傅秉常在约见英国驻华大使馆官员安德鲁斯时,又明确提出中国收回香港的主张。在1942年底中英关于签订新约的谈判中,香港问题成为中英争执的焦点……
——《抗战胜利前后重庆国民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交涉》
材料二 1949年10月17日,解放军“四野”第15兵团(邓华兵团)在攻克广州城之后,挥师抵达香港北部边界。此时收复香港可谓易如反掌……但是,以作战勇猛著称的“四野”部队此时却出人意料地勒马于深圳河边,并宣布将维持和平,恢复贸易, 重开广州至九龙的铁路。英国当局敏感地注意到中国发出的“维持香港现状”的信号,决定投桃报李,当时的《华侨日报》遂以大标题刊登“毛泽东已保证香港地位安全,英国年内承认中共”的消息。于是,在日后美国对华的长期战略围困中,香港成为中国对外联络、贸易和情报往来的“国际通道”
——祝东力《从武器到文明——写在鸦片战争结束165周年和香港回归》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对收复香港问题的态度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维持香港现状”的积极影响。
1940年9月,重庆《大公报》的一篇社论说:“三年多的抗战军事,应战二字可以尽之,敌军来攻,我们应战;敌军不攻,我们转战;敌军此处攻,我们他处不战,形式上几乎完全是被动的。这次北线之战,敌军未战,我们先攻,敌军将南侵,我们先北战,这在战略上讲,也是一种进步。”“北线之战”指的是( )
A.太原会战 | B.平型关大捷 |
C.徐州会战 | D.百团大战 |
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讲话,提出“对于国内任何党派,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诚接纳,……中国共产党人既捐弃成见,……更望其在御侮救亡统一指挥之下,以贡献能力于国家,与全国同胞一致奋斗,以完成革命之使命。”对此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表明国民党抗日的决心 |
B.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
C.有利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
D.国共两党的抗日路线一致 |
下表是武汉会战前后中日之间攻防数据,材料最能说明:
进攻比率 |
武汉会战前 |
日方 |
百分之九十四 |
中方 |
百分之六 |
||
武汉会战后至1939年 |
日方 |
百分之五十六 |
|
中方 |
百分之四十四 |
||
日军每日前进 公里数 |
武汉会战前 |
四十公里 |
|
1939年底 |
二百公尺 |
||
1940年底 |
不进反退 |
A.日本速战速决的失败 B.日本攻占中国大片国土
C.中国持久抗战的效果 D.相持阶段的中日僵持
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
战役名 |
中方统计 |
日方统计 |
平型关战役 |
歼灭日军1000余人 |
亡167人,伤94人 |
武汉会战 |
毙伤日军20万余人 |
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 |
徐州会战 |
毙伤日军5万余人 |
伤亡3.2万余人 |
百团大战 |
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
亡302人,伤1719入,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 |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
B.日方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
C.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
D.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 )
战役名 |
中方统计 |
日方统计 |
平型关战役 |
歼灭日军1000余人 |
亡167人,伤94人 |
武汉会战 |
毙伤日军20万余人 |
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 |
徐州会战 |
毙伤日军5万余人 |
伤亡3.2万余人 |
百团大战 |
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
亡302人,伤1719入,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 |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 B.日方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
C.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 D.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