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
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C.抗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不仅关系到对方的兴衰存亡,也影响着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材料二   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与此相对,日本不再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国了,并且要在美国的占领和指导下重建经济。虽然老牌的欧洲殖民列强——英国、法国和荷兰——在战争中获胜,但昔日的威望却大大降低,因为这些国家在战时被日本赶出了在亚洲的殖民地,始于16世纪的欧洲在亚洲之殖民主义的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另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在打败日本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崛起为最强大的太平洋国家。这一转折预示着亚洲国际关系发展中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袁伟时认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阐明理由。  (4分)
(2)据材料二,分析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亚洲国际格局的影响。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你对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的理解,并指出这一“不正常状态”结束的直接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反思现今仍在曲折发展的中日关系,谈谈你的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史专家章百家说:“我觉得1945年是一个很关键的时刻,几乎是唯一有可能走上和平建国道路的一个机会。”下列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是

A.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B.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的签订
C.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D.国共北平和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9年1月,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指出:“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的游击战。”据此,毛泽东旨在

A.肯定正面战场对敌后战场的支持
B.赞扬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贡献
C.突出游击战在抗战中的战略地位
D.高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是张乐平创作于1937年8月的时事漫画《杀鸡儆猴图》,图中的“鸡”代表“上海日军”;“猴”代表“日军部”。该漫画(  )

①体现了日军对南京居民凶残大屠杀   
②表现了中国军队对日寇打击之沉重
③反映了抗战相持阶段上海军民的斗志 
④肯定了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战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

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B.推动国民大革命
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 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由台湾拍摄的反映抗日战争的历史纪录片《一寸山河一寸血》1995年出品以来,历经5次再版;从第4版开始增加了战时延安红色根据地的生活,加进了毛泽东领导的抗日游击战牵制了日军的事实。现由中视丰德出资购买了该纪录片的大陆版权,并完成第6版《民族抗战》的编辑制作,计划于2015年10月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据此推断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该片是纪录片,因此对于抗战史的研究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
B.该片的制作出品是在“九二共识”精神的指引之下完成的
C.该片的修订再版,体现了制片方“把历史还给历史”的创作理念
D.该片将在央视播出,说明了党中央对正面战场抗战历史的充分肯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亚洲历史上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近代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崛起却兵戎相见,面对未来,回顾历史,亚洲该缔造一个怎样的亚洲是值得世人思考的问题。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海路的开辟则在公元前111年徐闻县设置之后,汉武帝为了宣扬汉王朝的富庶、强盛和威德,满足宫庭奢侈生活的需要,派船队携带黄金、丝织品等,从雷州半岛的徐闻出发,因缺乏风帆和指南针,故沿北部湾直至越南海岸一路南行,用了近一年时间,绕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南部、再转斯里兰卡,然后将沿途交换的物品载回中国。这就是史书所记“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的史料所反映的情况。也就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也称“香料之路”或“陶瓷之路”。
汉代“海上丝绸之道”的开通,犹如一条文化纽带,把居住异域的各民族连在一起,推向世界文明的大舞台。
材料二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国抗战之初,李宗仁发表《焦土抗战论》等一系列文章,提出:“举国一致,痛下决心,不惜流尽最后一滴血,更不惜化全国为焦土,以与侵略者做一殊死之抗战。”他的这一主张后来遭到很多人的批评。下列对双方主张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李宗仁的主张充分表达了民族抗战的决心
B.“焦土抗战”是当时中国抗战的最佳途径
C.批评者在政治立场上与李宗仁严重对立
D.批评者基本上应该被判定为汉奸卖国贼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桧林在《抗日战争》一书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存在两个战场。这是三四十年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增加了中国历史的复杂性。”这两个战场(   )

A.是1937年以来中国政治军事发展的结果
B.极大地影响了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政局
C.在抗击日军时所处的战略地位是相同的
D.在抗击日军时实施的战略战术是相同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1年12月24日至1942 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大捷”(   )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
C.表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寇的主战场
D.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此布告。中华民国三十年十二月九日,主席林森。”这是近代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它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B.其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C.它宣告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它宣告中国正式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变化受到双方和世界的影响,同时也对双方及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2年,他(高杉晋作)乘千岁丸号船到达上海……他认为日本只有坚决反对侵略才能避免陷于“清国之覆辙”。这就加强了他要为日本民族独立斗争的决心。他于1862年8月归国,立即成为长州攘夷派的急先锋。
──伊文成、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
日本刚刚开国,吉田松荫就说过:“养国力、割易取之朝鲜、满洲(中国东北)、支那(中国)。”
——《大国崛起·日本》
材料二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
材料三 从近代历史的大背景看,一百多年来中日实力有过两次“换位”。第一次是1894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朝;第二次则是201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被中国超过,失去了连续保持40余年的“世界第二”地位。
——摘编自辛仲楚《中日实力在甲午战争后发生第一次“换位”》
(1)根据材料一,简述晚清局势对日本人士的双重影响。19世纪末,日本是如何侵略中国以“养国力”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与中国的角度,分析中日两国这两次“换位”的不同背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的数据最能说明(   )
表:武汉会战前后中日之间的攻防数据表

 
进攻比率
武汉会战前
日方
94%
中方
6%
武汉会战后至1939年
日方
56%
中方
44%
日军每日前进公里数
武汉会战前
40公里
1939年底
200米
1940年底
不进反退

 
A.日本速决战的企图被打破
B.日本攻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C.百团大战的效果显著
D.相持阶段的中日僵持不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7年年底,《时代周刊》将1937年的年度人物选定为蒋介石,而不是连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或新登基的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理由则是,“中国近代发生的事情,不仅仅构成一个警告,更是一个最后的信号,即白种人的负担将由一个更愿意承担的日本接过去。”《时代周刊》这一行动反映了

A.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对于蒋介石主持抗大局的认可
B.美日远东格局的改变将直接决定于国民政府的态度
C.其对于中国已经开始的全中华民族抗战持悲观态度
D.其对于日本在远东地区的“积极进取”持赞赏态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抗日战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