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围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分别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腹背受敌,溃败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     )

A.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解放
B.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
C.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
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中,用两个专章的篇幅,作了题为“攻击南京”和“南京大屠杀”的判词。1947年2月6日,中国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在南京黄浦路口的励志社(现在的南京市中山路307号)大礼堂,对南京大屠杀首犯、侵华日军第六师团长谷寿夫开庭公审。以上两则材料(    )

A.可作为南京大屠杀史实的证据
B.直观地揭露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C.说明日本法西斯都得到了惩罚
D.可作为南京大屠杀的原始史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部分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认识到,中国对日抗战是持久战,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淞沪会战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凡我中国之寸土失地皆洒满吾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之血迹,使我世世子孙皆踏此血迹而前进,永久不忘倭寇侵占与惨杀之历史……。”在日军攻占南京后,他拒绝德国方面的斡旋,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决定蒋介石抗战态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战争的性质
B.对敌我双方形势的正确分析
C.国际方面的有利条件
D.民族立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时序是 (   )

A.①④③② B.③②④①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 (    )

(注: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①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②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③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④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

A.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B.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 (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梦”,折射出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主线,描绘了近现代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百年坎坷寻梦”
材料一 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国家的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自由了,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
——《孙中山文集》
材料二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4分)
现代――“梦想照进现实”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考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时认识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方针,制定发展战略。1979年12 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来华访问,在一次谈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战略—— “小康战略”。小康战略是不断充实和发展的,1987年,中共十三大确认“温饱(到1990)— 小康(到2000)—基本现代化(到2050) ”的三步走战略。
――何爱国《重探新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演变》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思想观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4分)
(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康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关于“百年坎坷寻梦”到“梦想照进现实”的曲折历程,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7和1938年的清明节,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此举是为了彰显(    )

A.打倒列强推翻军阀的决心
B.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精神
C.民主协商共建和平的追求
D.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愿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

战役名
中方统计
日方统计
平型关战役
歼灭日军1000余人
亡167人,伤94人
武汉会战
毙伤日军20万余人
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
徐州会战
毙伤日军5万余人
伤亡3.2万余人
百团大战
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亡302人,伤1719入,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                 B.日方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
C.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                D.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时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败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

A.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
B.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
C.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D.正面战场有力地打击了侵华日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空军的处女战》一文中写道:“八月十四日,中国空军在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第一次显示了英勇的姿态,上海三百万民众怀着同样的又惊又喜的心情,仰着头,亲眼看见了她的英勇的战斗姿态。这惊喜将立即随着捷报扩大到全中国,慰抚着四万万颗跳跃不已的心。”对中国政府组织的此次会战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B.打破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妄计划
C.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型
D.各界民众大力支持而政府态度消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3年1月11日中美政府、中英政府分别签署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等条约。这些条约的签定(   )

A.调动了中国坚持抗日战争的积极性
B.彻底废除了近代以来的不平等条约
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6年,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一部电影轰动海内外。台湾领导人蒋经国在看过这部电影后不久,调整了大陆政策,同意开放国民党部队老兵回大陆探亲。这部电影表现了(     )

A.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七七事变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浴血奋战
C.中共在敌后战场的英勇抗战
D.中国军队取得抗战的首次大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抗日战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