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汉起,汉族已经是一个相当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自北宋起,全国范围内经济联系性加强了,这个共同体也更趋于稳定”。
——胡逢祥《民族主义与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
材料二 “凡国而未经过民族主义之阶段者,不得谓之为国。譬诸人然,民族主义者,自胚胎以至成童所必不可缺少之材料也;由民族主义而变为帝国主义,则成人以后谋生建业所当事也。……吾尤恐乎他日之所谓政治学者,耳食新说,不审地位,贸然以十九世纪末之思想为措治之极则,谓欧洲各国既行之而效矣,而遂欲以政府万能之说,移植于中国,则吾国将永无成国之日矣。知他人以帝国主义来侵之可畏,而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以抵制之,斯今日我国民所当汲汲者也!”
“合群云者,合多数之独而成群也。以物竞天择之公理衡之,则其合群之力愈坚而大者,愈能占优胜权于世界上,此稍学哲理者所能知也。吾中国谓之为无群乎?彼固庞然四百兆人,经数千年聚族而居者也。”
——《梁启超选集》
材料三 九一八事变以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国内各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集合在满足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
经过五四运动和国民革命的洗礼,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国际平等已经成为多数这个人的共识。……1945年,中国以自己的巨大贡献与牺牲,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民族独立和国际平等的新路。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知识 新视野》第307页、第453—454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汉族共同体形成和稳定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中华民族开辟一条崭新的民族独立和国际平等的新路”方面起到的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家庭——社会——国家
中国古代强调以家庭为本位的思想观念。任何人都无法脱离家庭而生活,家庭是人们物质生活的保证,家庭不仅提供其成员的全部生活资料,而且直接生产其中的绝大部分,这使人们产生了对家庭的强烈依赖。家庭是人们主要的生活场所,绝大多数人的大部分活动都限制在家庭或者家族范围内,很少与外界进行沟通。
(1)依据材料和所学,从经济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家庭本位观念产生的原因及该观念的影响。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写道:当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在阻力上已超过了每个个人在那种状态中为了自存所能运用的力量。……人类集合起来形成一种力量的总和才能够克服这种阻力……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就是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2)依据材料概括卢梭认为的国家产生的方式及人们建立国家的目的。

 
(3)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让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得到空前高涨,请结合上图及抗日战争相关史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各项参政员候选人推出后……报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资格审议会置委员九人,其人选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定。
国民参政会有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暨向政府提出询问案之权。
——《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1938年4月)
材料二 
毛泽东等人发表对国民参政会的意见称:“虽然在其产生的方法上,在其职权的规定上,国民参政会还不是尽如人意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但是,并不因此而失掉国民参政会在今天的作用与意义……共产党人除继续努力于促进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在将来能以建立外,将以最积极、最热忱、最诚挚的态度去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工作。”
——摘编自《新华日报》1938年7月5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国共两党在国民参政会问题上的不同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参政会的历史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美两个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19世纪中期)执行的是“小舢板”政策,即跟英国军舰后面,搭英国以武力迫使中国割地赔款、开放口岸的顺风车,即占到了中国的便宜,但又不成为中国应对的矛盾焦点。
-------《中国人怎样看美国----一个历史的考察》
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 主要内容是: 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 根据百度资料整理
材料二   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人民对美国的友好和感谢的心情达到高潮。
------赵启正《中国人眼中的的美国和世界》
材料三   我愿意非常明确地表明,我反对给中国共产党以外交承认。同样我反对接纳中国共产党进入联合国。
-------1960年尼克松发表的谈话
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早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0年7月15日尼克松的讲话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期美国对华政策及其表现,说明到19世纪末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分析造成这种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对美国带有“友好和感谢的心情”?
(3)  根据材料三说明新中国建国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并分析导致这种政策调整的原因。
(4)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导致两国关系变化的因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识读下图

图一《南京条约》的签订           图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图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图四  1945年日本签订投降书
请回答:
(1)  图一、图二及图三条约分别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
(2)  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在《马关条约》的各项条款中,对中国民族工商业打击最为沉重的是什么?
(3)  图一至图三各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4)  列举抗日战争期间正面战场取得胜利的重要战役。(两个)(2分)据图四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  抗日战争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州,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欺压……l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躁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摘编自l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恩格斯在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的一封信中说:“像你们的民族那样伟大的民族,是经得起任何危机的。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地“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 (2分)
(2)结合l9世纪末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二中恩格斯观点的合理性。(6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日关系一直是扰乱我国人民的群众的一个心病,今年日本政府公然搞钓鱼岛“国有化”,使中日关系日趋紧张,又一次引发了中国人民对中日关系的高度关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4年,日本在攻打台湾的时候,遭到台湾当地居民高山族的顽强抵抗,实际上中国也派出军队到台湾,但是最后清朝和日本谈判,签了《北京专条》。当时清政府为了面子不讲是赔偿,讲的是抚恤和道路的修整费。西方一个评论家讲这个对中国的影响是极大的,他讲:“这里有一个不愿意战争,但愿意赔款的富有帝国。”所以,此后日本就觉得中国是软弱可欺的。    ——陈景彦《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方评论家讲的“但愿意赔款的富有帝国”的史实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后日本觉得中国是软弱可欺”的实际行动及影响?
材料二:2012年2月20日,日本名古屋的市长当着到访的中国代表团的面说南京大屠杀不存在,讽刺的是南京与名古屋从1978年建立了姐妹市至今,34年的情谊也因为他一人的话,为之中断。南京市政府决定,暂停两市的官方交往。                ——引自凤凰网
材料三:2007年8月15日,日本铭心会成员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举行和平集会,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2010年12月19日,大阪三重县首府津市放映了《南京,被割裂的记忆》。这由63岁的松冈环把22年中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记录,还有参加过侵华战争日本兵的证言拍成。
——引自新浪网
(2)请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政府“正式官方交往”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
材料四:日本对中国的一系列行为,我们也没必要去奉陪日本,对钓鱼岛这样一个弹丸之地的争夺,中共十八大再次重申了,中国现在仍然是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这个战略机遇期就是你要在和平的国际环境当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这是非常重要的。——引自凤凰网
(3)材料中“没必要去奉陪”反映了中国什么外交立场?十八大重申的观点体现了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出发点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分)材料  太行抗日根据地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中领导机关最为集中的地区。经过5年的抗日战争,根据地民力、物力、财力已经极大地消耗。但是,随着对敌斗争的深入和根据地工作的发展,各种办事机构仍在不断扩大,非生产人员也在不断增加。1941年以后,由于战争日益残酷,根据地面积、人口日益缩小。
1942年1月,一二九师发布关于实施精兵建设的命令规定:(一)调整编制,减缩机关,减少人员马匹,认真充实战斗连队。(二)有计划地抽调一批有相当能力的本地干部,到地方武装和各级武委会工作。(三)抽调一批干部去抗大和陆军中学深造。(四)经营生产事业,安置老弱战士和荣誉军人。太行根据地实施精兵简政的结果,不仅使这一地区达到了“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的目的,而且也使这一地区的财政支出大为降低。l943年由精简而节约下来的经费,为全部预算的46%。l943年的公粮和1941年相比,减征近33%。
——南振国《太行根据地精兵简政的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l942年太行根据地精兵简政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太行根据地精兵简政的作用。(9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的报告中重点阐述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结果怎样?(5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简要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俄国人的路”(并举例)和“走自己的路”各指什么?(4分)
(3)从中你对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何认识?(1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前,日本以“文野战争”号召国民同心协力、支持战争。战前,天皇每年从皇室费用中拿出30万元补充军费。实业界领袖组织“报国会”募捐,为战争效劳,不计个人得失。21个运输社,自愿在战争期间无偿为政府运送军事物资。日本贫民有的将一天劳动所得的一半捐献出来,许多人志愿做后勤供应的军夫。
清政府每年从海军军费中挪用30万两建造颐和园,为西太后庆祝60大寿而耗费的大约1400—2000万两白银,可购买10艘“定远”型铁甲舰、20艘“致远”型战舰。海军军官都在基地附近兴建私宅,军官生活普遍奢侈,嫖赌乃常事。中国下层民众大多不关心战事,战争期间,各地仍发生多起乱事。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材料二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展开的会战主要有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役3.89万余次,毙伤日军85.9万余人,国军总共死伤322万多人。下表是正面战场抗战中日军伤亡人数部分统计。

会战
时间
国民党伤亡人数
日军伤亡人数
淞沪会战
1937.08.13—11.12
333500余人
50000余人
南京保卫战
1937.12.5--12.13
50000余人
12000余人
太原会战
1937.09—11
100000人以上
近30000人
徐州会战
1938.01--05
100000余人
32000余人
武汉会战
1938.06.11—10.25
400000人
40000余人
南昌会战
1939.03.17—05.09
100000余人
24000余人
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0914—10.15
40000余人
20000余人
枣宜会战
1940.05.01—06.24
36983人
7000余人
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09.07—10.09
54000人
5184人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12.24—1942.01.16
28116人
1591人

材料三   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部队从抗战一开始就深入敌人后方,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开展运动战和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在华北、华中华南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共产党的军队在抗战开始时只有几万人,到了1945年初发展到91万人,还有农村中不脱离生产的民兵220万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敌后战场的八路军、新四军共作战9.2万多次,收复国土83.7万平方公里,占沦陷区总面积的66%。在抗战的八年中,共产党军队毙伤俘虏日军共52万多人。
——郭徳宏《论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地位。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对比两次战争,你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近代中国著名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一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抗日战争部分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

年 代
阵亡人数
1937
125130
1938
249213
1939
169562
1940
339530
1941
144951
1942
87719

                   ——摘自《抗日战争研究》1997年第3期
材料四 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图是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

材料五 毛泽东曾精辟的指出“国际援助对于现代一切民族的革命斗争都是必要的.......我们的抗日战争需要国际人民的援助.......”
(1)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中蒋廷黻的观点。
(2)概述材料三中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主要观点。
(3)结合材料三、四、五和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抗战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3周年。回顾1919年到1949年的那段非凡、充满巨变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回答下列问题。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何地的工人罢工,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如何?
(2)为了战胜强大的敌人,共产党和国民党曾经两度联手,请分别概括指出他们合作战斗取得的主要成就。
(3)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标志和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别是什么?
(4)1947年,哪一支部队的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三大战役中的哪一次战役最先打响?
(5)1949年,哪一次会议讨论新中国的成立的问题?请你拟订一个探究的题目研究上述问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段祺瑞后半生的主要经历:
1912年初,领衔北洋将领四十六人通电,迫使清帝退位。后出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
1914年日军占领青岛时,主张对日本决一死战。
1915年“二十一条”签订后,辞职赴西山养病。袁世凯洪宪帝制时,表示反对。袁世凯死后,继续任总理。成为北洋政府派系内的皖系领袖。
1917年,与大总统黎元洪之间因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历时十二日后即被段祺瑞誓师镇压。
1918年徐世昌当选为大总统,段祺瑞宣布下野,在幕后操纵政权。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大总统曹锟,请段祺瑞出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临时执政(国家元首)。
1926年发生了三·一八惨案,同年4月9日被冯玉祥驱逐下台,退居天津日租界,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拒绝与日本人往来。
1935年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但没有就职。
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享年72岁。段临终遗言有“八勿”,即:“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摘编自好搜百科
(1)段祺瑞与许许多多历史人物一样具有复杂的多面性,请结合材料予以说明。
(2)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段祺瑞的临终遗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初期,德国法西斯接连侵占东欧、北欧和西欧各国。受此刺激,日本在1939年至1941年的三年时间里,对重庆先后实施了“100号作战”、“101号作战”和“102号作战”三次大规模的轰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侵略者实施的持续时间最长、造成危害最为严重的一次残暴的非人道的战略轰炸,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摘编自杨天石《战时国际关系)》
材料二 从重庆大轰炸开始,美英等国使领馆和外侨财产就不断受到日本飞机的轰炸,美、英政府多次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美国还废除了《美日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并逐步强化了对日本的经济制裁。由于重庆人民英勇的反轰炸斗争,日本的战略企图始终没有得逞,中国的战时首都始终巍然屹立,从战略上阻止日军北侵苏联,拖延其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
——摘编自潘询《抗战时期重庆大轰炸的国际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9至1941年期间日本对重庆实施大轰炸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重庆人民反轰炸斗争的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抗日战争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