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10日的《蒋介石日记》中写道:“三、倭寇今又反攻卢沟桥,是其不达目的不止也。四、惟我已积极进兵北上备战,或可戢其野心。……此为存亡关头,万不能失守也。动员六师北运增援。如我不有积极准备,示以决心,则不能和平解决也。”下列关于这段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A.客观地反映了蒋介石当时的心态 | B.国民党奉行积极的全面抗战路线 |
C.只有武力一途能解决卢沟桥事变 | D.日记不能作为历史学研究的证据 |
2014年4月,吉林省档案馆公布89件日本关东军留下的侵华档案,涉及伪满洲国中央银行、731部队、残酷奴役劳工等内容。吉林省还有许多日本侵华的历史遗址,如伪满洲国宫廷旧址长春伪满皇宫、日军奴役劳工留下的辽源矿工墓地遗址等。综上所述,日军的侵略罪行无法否认。得出这一结论的最有力依据是
A.历史档案数量众多,内容丰富 | B.历史遗址客观公正,真实可信 |
C.档案来自侵华日军,不容否认 | D.历史遗址与历史档案互相印证 |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亦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蒋介石1937.7.17庐山)结合时代背景,各方对此讲话的态度错误的是
A.国民党尽管还犹豫但已经准备作战 |
B.共产党加快了二次国共合作的步伐 |
C.日本对中国施以更猛烈的军事打击 |
D.英美各国加大了对中国的支持力度 |
1943年3月为祭奠戴安澜,蒋介石在重庆献赠挽联。毛泽东在延安作诗道:“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国共两党都对戴安澜给予高度评价是因为他
A.为实现民族的独立而战,堪称楷模 |
B.在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
C.在北伐战争中作战勇敢,英勇牺牲 |
D.用事实证明了黄埔精神优于武士道精神 |
史学研究极其重视史料的真实性,欧美学者习惯把史料分为第一手资料(指历史事实发生时期留下的资料)和第二手资料(指史家研究历史事实的各种文献资料)。一般而言,第一手资料的可信度高于第二手资料。下列能证明南京大屠杀是真实存在过的最可信材料是( )。
A.报纸《东京日日新闻》南京报道(1937年12月13日) |
B.文献资料《蒋介石日记》(1915—1949年) |
C.电影《南京!南京!》(2009年) |
D.文献资料《南京大屠杀史研究》(2012年) |
唱响强军战歌,凝聚强国力量。一首军歌中唱道:“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为了民族生存,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该军歌的名称是( )
A.《国民革命军军歌》 | B.《新四军军歌》 |
C.《八路军军歌》 | 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
毛泽东对正面战场抗战评价道:“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国民党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如此评价的主要依据是( )
A.国民政府组织大规模会战 | B.独立自主地进行游击战争 |
C.为敌后战场开辟创造条件 | D.配合了各国反法西斯战争 |
下图是某著名战役示意图,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中的战役 |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胜利 |
C.发生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 D.反映了中共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 |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所谓“坚实的基础”是指:
①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
②国民政府的性质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③人民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
④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⑤国共两党在建国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A.①②③④ | B.②④⑤ | C.①③④ | D.①②⑤ |
下表是武汉会战前后中日之间攻防数据,材料最能说明( )
进攻比率 |
武汉会战前 |
日方 |
百分之九十四 |
中方 |
百分之六 |
||
武汉会战后至1939年 |
日方 |
百分之五十六 |
|
中方 |
百分之四十四 |
||
日军每日前进 公里数 |
武汉会战前 |
四十公里 |
|
1939年底 |
二百公尺 |
||
1940年底 |
不进反退 |
A.日本速战速决的失败 B.日本攻占中国大片国土
C.中国持久抗战的效果 D.相持阶段的中日僵持
以下是四位同学对“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的看法。( )
甲同学:正面战场,奋力杀敌 乙同学:敌后抗战,分割包围
丙同学:统一战线,凝聚力量 丁同学:美苏援助,致命一击
其中,看法正确的同学是
A.甲同学 | B.乙同学 |
C.丙同学 | D.丁同学 |
七七事变是因日本驻军在北平附近宛平县城外卢沟桥演习,无理挑衅而引起。日军有权驻扎北平附近,所依据的条约( )
A.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B.开放了包括杭州在内的新的通商口岸 |
C.由英、美、俄、德等多国共同参与签订 |
D.标志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这段电文( )
A.真实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实 |
B.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
C.是研究全面抗战的珍贵史实 |
D.是后人伪造的史实 |
毛泽东认为“卢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而在1937年11月上海、太原失陷时,毛泽东认为当时“全面抗战还没有来到”。这是因为
A.国民政府不能组织大规模的抵抗 | B.毛泽东对抗战形势的认识不断发展 |
C.当时的抗战还没有充分动员人民群众 | D.中国的抗日战争还处在防御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