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是农历壬申年的第一天。对于上海市民来说,这是一个不缺少爆竹声的新年,枪炮声从大年夜一直持续到天亮。在苏州河(流经上海市区的一条河流)以北,战争还在继续”。与材料中“战争”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一•二八事变 | B.华北事变 |
C.淞沪会战 | D.渡江战役 |
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时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败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
A.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 |
B.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 |
C.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
D.正面战场有力地打击了侵华日军 |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 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
恩格斯说:“没有那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比较近代以来,两次中日战争中国一胜一败的结局,抗日战争对中国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A.刺激中华民族的觉醒 |
B.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
C.壮大了人民的力量 |
D.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
“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这是抗战期间某位国民党将领的七绝诗。他的主要事迹是( )
A.与八路军配合,赢得平型关大捷 |
B.率军赴缅参战,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 |
C.指挥台儿庄战役,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
D.指挥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
淞沪会战期间,谢晋元率所部四百余人为掩护主力部队安全撤退而坚守四行仓库,最终成功完成任务,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的中国军民的士气。在此期间,上海市民积极运送物资进行支援,女童子军冒险渡河送上一面国旗,中外媒体对此次作战都不乏溢美之词。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
A.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最终取得淞沪会战的胜利 |
B.国民党军队承担了整个抗战的主要任务 |
C.高昂的民族精神预示着抗日战争的光明前景 |
D.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
《刘公连仁祭》中写到:“平民刘公,在乡农耕,祸从天降,被抓劳工。在高密,逃跑未成遭痛打。经青岛,轮船押运北海道。……终日挖煤,劳动繁重。……穴居林中,苦苦挣扎,十三暑寒”。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A.侵华日军的罪行 | B.军阀混战下的民生 |
C.国共内战的影响 | D.解放战争时期的社会动荡 |
1945年10月8日,毛泽东发表了演说,他说:“我们要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克服困难,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这说明了( )
A.“独立、自由、民主”是两党的共同追求 |
B.“统一、富强”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
C.中国共产党维护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的诚意 |
D.国共两党再次揭开了团结合作的新篇章 |
“虽训练尤未充足,装备尤未齐备,外人以为不能支持一周的阵地,竞能抵抗十周。不只军队甘于牺牲,视死如归,一般老幼男女,无不争为军队服务。但是苦战之后,实力丧失十之六七,无法遏制日军前进,预设的长江至苏州、嘉兴及江阴至无锡国防线不守。”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
A.国民党消极抗战导致丧师失地 |
B.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作战情况 |
C.抗战相持阶段日军的疯狂进攻 |
D.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要战场 |
“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针对的是
A.九一八事变 | B.一二八事变 |
C.七七事变 | D.八一三事变 |
某同学收集整理了如右图所示的一些资料。如果这些资料要成为一篇论文的主干内容,在下列可选的关键词中,最能恰当概括的一个应当是( )
A.国共合作 | B.国际同盟 |
C.民族主义 | D.“总体战” |
【原创】据有关权威部门的统计显示,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之8年间“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认识,解读明显有误的是(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国民政府的感召,效果显著 |
B.中国军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牺牲 |
C.全面抗战以来,国民政府一直奉行积极抵抗策略 |
D.应当比较客观、公正地看待国民政府的抗战成效 |
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材料反映出( )
A.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 |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 |
C.国共两党均开展敌后抗战 |
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 |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图为该名录人员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A.八路军在抗战中一直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
B.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
C.抗日英烈都牺牲于1937年~1945年间 |
D.国民政府的军队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