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938年中共《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指出:“大胆向着积极的工人、雇农、城市中与乡村中革命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坚决勇敢的下级官兵开门,把发展党的注意力放在吸收抗战中新的积极分子与扩大党的无产阶级基础之上。”这一决定(   )

A.促成了国共合作的最终实现
B.体现了统一战线背景下党对队伍建设的重视
C.使党员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D.促使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时代》杂志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其中粉碎了日本侵华时间表的是

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者评价说:“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的抗日战斗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和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这一观点

A.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
B.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
C.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
D.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多年来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国内史学界及官方对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的研究认定存在一定争议。而日本不同派系对此则存在较大差异,并有人认为南京大屠杀有“虚构、夸张”之嫌。这反映了

A.证据充足最终能够还原历史全貌
B.日本研究结论全然罔顾史实真相
C.遇难人数不明阻碍屠杀事实认定
D.立场先行影响学术研究的客观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武汉会战前后中日之间攻防数据,材料最能说明:

进攻比率
武汉会战前
日方
百分之九十四
中方
百分之六
武汉会战后至1939年
日方
百分之五十六
中方
百分之四十四
日军每日前进公里数
武汉会战前
四十公里
1939年底
二百公尺
1940年底
不进反退

 
A.日本速战速决的失败 
B.日本攻占中国大片国土
C.中国持久抗战的效果
D.相持阶段的中日僵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写实的歌曲能够勾勒出一幅幅尘封的历史画面,常常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下面歌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时期
C.国民大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8月11日朱德总司令命令。判断该命令的目的是

A.支援东北义勇军的抗日斗争
B.建立东北根据地准备解放战争
C.配合东北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
D.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同时期的中国教科书对美国有不同的解释,反映了中国对美国的研究及中国人认识美国的历程。下列哪一项反映的是抗战时期中国人心中的美国形象

A.西方列强,积极侵华 B.政治典范,民主楷模
C.战略伙伴,强大盟国 D.霸权主义,超级大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C.中共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D.国共两党相互配合共同抗日的典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教育家蒋梦麟在自传中记述:“西安事变的消息广播全国之后,老百姓无不忧心如焚,妇女小孩甚至泣不成声。……蒋委员长已安全抵达洛阳,并已转飞南京的号外最先送到东安市场的吉祥戏园,观众之间马上掀起一片欢呼声,……大约半小时之后,北平严冬夜晚的静寂忽然被震耳的鞭炮声打破了。”这一记述反映出(   )

A.民众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 B.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蒋介石统治地位比较巩固 D.张学良的兵谏不得人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此战役应是(   )

A.平型关战役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会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宜昌大撤退铭文》记载,1938年民生实业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临危受命,抢运近10万吨物资设备和3万人员如期转移人川,有人后来将“宜昌大撤退”比喻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国本次大撤退的主要作用是

A.滞碍日军对沿海地区的资源掠夺
B.改变中国工业结构的地理布局
C.保存争取抗战胜利的物质力量
D.奠定民族资本主义黄金发展的基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由此可见(   )

A.国民党开始以游击战作为对日作战的主要方式
B.在抗战战略防御阶段,游击战引起了国民党的重视
C.游击战适应了当时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
D.国共两党已经对如何取得抗战胜利的基本策略达成了共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表中数据变化的重要原因分析,最确切的一组是:
1936—1947年中国进口贸易价值中各国所占比重表(各时期各国总计=100)

年份
香港
日本及台湾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苏联
其他
1936
1.9
16.6
19.6
11.7
15.9
1.9
0.1
32.3
1947
1.8
1.7
50.1
6.9
/
1.2
0.3
38.0

 
(说明:1936年台湾出入口贸易包括于日本以内,1947年,日本对华贸易不包括台湾)
A.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西欧的衰落
B.德、日的投降;中美新的不平等条约签订
C.西欧的衰落;苏联的崛起
D.德、日的投降;国共内战的爆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抗战期间,蒋介石曾发布《告全国军民书》:“我国抗战之根据,本不在沿江沿海浅狭之交通地带,乃在广大深长之内地……吾同胞须知此次兵力之转移……决不可误为战争之失利与退却。盖抗战军事胜负之关键,不在……一地之得失,而在保持我继续抗战持久之力。”上述言论的直接背景是

A.平津沦陷,民族危机加深 B.上海失守,华东局势危急
C.南京失陷,国民政府迁都 D.武汉失守,相持阶段来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抗日战争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