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学生在小组研究学习中出现的一幅地图。其研究主题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成就 | B.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
C.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 | D.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
下图是一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报纸和图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放军攻占南京总统 ②孙中山步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③红军胜利渡过大渡河 ④日本已无条件投降
A.①③④② | B.②③④① | C.④③②① | D.②③④① |
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了抗战以来首次大捷,主要是配合了正面战场的( )
A.淞沪会战 | B.太原会战 | C.徐州会战 | D.枣宜会战 |
下列中国革命的圣地与取得的重大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B.②中共找到了革命的新路:工农武装割据 |
C.③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地解决了党内问题 |
D.④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方针 |
1939年春,一曲创作于重庆的《嘉陵江上》唱响大江南北,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投身到了抗日战场。在枣宜会战中牺牲的国民党将领是( )
A.张自忠 | B.叶挺 | C.谢晋元 | D.池峰城 |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下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力量变化趋势的描绘,较为准确的是
A B C D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水湘水,又成离别。绝缴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 )
A.1912-1919年 | B.1920-1926年 |
C.1927-1936年 | D.1937-1945年 |
下图是《我的团长我的团》剧照。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我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说明了( )
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全境 |
B.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相互配合 |
C.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 |
D.在缅英军都依靠中国远征军 |
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 )
A.国民党决定与共产党合作 |
B.国民党决定开辟敌后战场 |
C.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抗日 |
D.国民党统治中心开始转向农村 |
民国二十六年2月21日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中规定:“一国之军队,必须统一编制,统一号令,方能收指臂之效,断无一国家可许主义绝不相容之军队同时并存者,故须彻底取消其所谓“红军”,以及其他假借名目之武力。”与该决议颁布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红军长征,战略转移 | B.国共决裂,反蒋抗日 |
C.国共对峙局面基本结束 | D.国共对峙,内战爆发 |
1940年4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发布训令,尊称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通令全国一体遵行。对该训令发布的目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国民党以法律的形式将“国父”尊称确定下来 |
B.体现出国民党人对孙中山的崇仰之情 |
C.国民政府有借此凝聚国人力量、激励抗战士气的现实考虑 |
D.国民党借此打击限制共产党抗日力量的壮大 |
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
A. | 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 B. | 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
C. | 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 D. | 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
下图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年)的漫画。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 ( )
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 ④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③④ | D. | ①④ |
下图是中共历史上一次代表大会的盛况。此次大会召开于
A. | 抗日战争初期 |
B. |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
C. | 解放战争时期 |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
"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景( )
A. | 九一八事变爆发 | B. | 全面抗战开始 |
C. | 太平洋战争爆发 | D. | 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