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先生······领导全国各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敬仰······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这封信的直接背景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抵抗日军 |
C.中国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 D.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最终形成 |
某历史兴趣小组研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点”这一课题,收集了以下史实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国民大革命运动 ③抗日战争
④维新变法运动 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⑥辛亥革命
你认为符合该课题研究的有
A.①②④ | B.①④⑥ | C.②③⑤ | D.①③⑤ |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内容有所变化,其调整的主要依据是
A.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 B.革命主要力量的强弱 |
C.社会性质的转变 | D.领导力量的更新 |
某历史档案馆文档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性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性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这两种法律制度的存在,反映了( )
A.国共党内合作方式的要求 | B.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 |
C.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 | D.国民党迫于国内和平的压力作出了让步 |
1940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
A.百团大战 | B.平型关战役 | C.太原会战 | D.台儿庄战役 |
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最早可能出现于
A.九一八事变前 | B.西安事变前 | C.抗日战争时期 | D.重庆谈判后 |
1937年8月9日《申报》的文艺副刊《春秋》刊登了一则重要启示,宣布“本刊从今天起,转变以往作风,重新订正取材范围:如何摧毁万恶的侵略者?如何激发前方的战士?如何唤醒后方的民众?如何达到我们的最后胜利?”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
A.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民族团结抗战 | B.报刊在社会宣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C.《春秋》的宣传立场是抗日救国 | D.《春秋》是共产党主办的报刊 |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抗日战争 | D.鸦片战争 |
有一座城市,中国近代历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这里签订,30年代日军在此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这座城市是
A.北京 | B.上海 | C.广州 | D.南京 |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不包括
A.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
B.扭转百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屡屡失败的局面 |
C.开创殖民地人民打败残暴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的道路 |
D.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
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2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 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
① 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