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其画面的设计常常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对下图所示纸币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该货币主要流通在江北革命根据地流通 |
B.该纸币发行时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
C.在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国南方曾经流通 |
D.该种纸币在抗战时期敌后战场发行使用 |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 ②延安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A.①③④②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②④ | D.①④③② |
1942年1月2日,蒋介石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出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等国)最高司令。22日,罗斯福任命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美印战区美军司令官。这表明( )
A.中国抗战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
B.美国干涉中国内政 |
C.中国军队接受美国人的领导 |
D.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战 |
1937年,一个日本记者目击了日军的暴行。他写道:“码头上到处是焦黑的死尸。一个摞一个,堆成了尸山,在尸山间有五十到一百个左右的人影在缓缓地移动,把那些尸体拖到江边,投入江中。呻吟声、殷红的血、痉挛的手脚,还有哑剧般的寂静,给我们留下极深刻的印象。”该日本记者目击的是( )
A.日军在旅顺对当地和平居民实行的野蛮大屠杀 |
B.八国联军在北京的骇人听闻罪行 |
C.日本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
D.英美军舰炮轰南京制造的南京惨案 |
抗日战争胜利后,一度出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有利契机,其主要表现有
①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②消除了外来侵略的威胁及战乱对经济发展造成的破坏
③各党派进行政治协商,有利于推进政治的民主化进程
④人民革命力量发展,为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建立提供了条件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某本书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林彪在一次遛马时,被国民党一士兵误伤,阎锡山命令将林彪送到山西最好的医院去治疗,还把这件事向延安做了解释。该场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
A.国民大革命时期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该材料
A.肯定了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
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
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 |
D.体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 |
中共中央在《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指出:“党在这次事变中的中心任务是:……领导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力政策,……反对进攻苏联和苏区,拥护苏维埃,武装保卫苏联……”对这则历史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材料内容体现了国民大革命时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B.材料内容是左倾路线统治全党的反映 |
C.材料内容的时代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中苏结盟联合反对法西斯侵略 |
D.材料内容是中共中央就当时社会矛盾的变化做出的正确决议 |
萨苏在《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中引用了一个故事:日军兵斋藤在战斗间歇,到一条小河边用汽油桶洗苹果,不小心汽油桶被水冲到对岸正在洗澡的中国兵身边。双方都大吃一惊,因为双方都没带枪,都没办法射击。中国兵取出一个苹果吃了一口,向后面的树林退去。日本兵神差鬼使地用日语问:“好吃吗?”没想到这个中国兵居然用日语回话道:“谢谢!”。萨苏引用该故事旨在说明
A.中日两国士兵渴望和平 | B.中日士兵超越了仇恨 |
C.战争的残酷与苦难 | D.残酷战争下人性依存 |
国民党将领薛岳被誉为“百战名将”,抗战中中国军队大规模歼敌的战绩大部分是由他获得的。可在后来的国共战争中,他却被解放军一败再败。这说明了
A.抗战中国民党军队的英勇 | B.民心所背的战争没有出路 |
C.内战中国民党军队的厌战 | D.解放军的战斗力空前强大 |
下图反映的史实是
A.正面战场国共合作抗战 | B.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壮大 |
C.百团大战的战况 | D.抗战转入战略反攻 |
(共28分)对史料进行正确的解读、全面归纳概述史料中包含的历史信息、从丰富的史实中得出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的几个重要能力。
材料一
时间 |
地区 |
作者 |
书籍 |
记载的地理范围 |
古希腊 |
希罗多德 |
《历史》 |
地中海、多瑙河、波斯地区和北方草原 |
|
前1世纪 |
汉朝 |
司马迁 |
《史记》 |
东起朝鲜,西到大夏、安息,不过是欧亚大陆的一半 |
14世纪 |
伊斯兰 |
赫勒敦 |
《阿拉伯人、波斯人柏柏尔人史》 |
除伊斯兰传播地区外,周围地区不过是世界的外化而已 |
15世纪末到 16世纪早期 |
威尼斯 |
撒贝里克 |
《恩耐阿德》 |
把世界历史描述为一个世俗的世界 |
18世纪 |
法国 |
伏尔泰 |
《风教通义》 |
撰述了欧亚非美民族国家的历史 |
鸦片战 争前后 |
清朝 |
林则徐 魏 源 |
《四洲志》 《海国图志》 |
介绍了世界五大洲地区的历史地理情况 |
——录于齐世荣 吴于廑《世界史》总序
(1)据上述信息指出研究历史视野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日军占领平津以后,日本军部决定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为了打退日军对上海的进攻,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及周围地区激战三个月。1937年11月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但是,国民政府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无力阻止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关于正面战场溃败的原因,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由于国民政府腐败造成的。)徐州等地失守。10月,广州、武汉也被日军占领。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抗日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着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基本上是相互配合的。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民党组织了几次大的会战,其中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使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归于失败;但由于敌强我弱,太原、上海、南京、徐州、广州、武汉等地相继失守。
——2012年岳麓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2)比较两种版本对抗日战争初期情况的表述有何变化?你如何评价两种不同的表述?
材料三 下列两幅图片,描述的是现代史上同一历史事件
(3)比较两幅图片(含注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创作者设计意图分别是什么?
材料四 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人少地多,干部分配不公,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地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格猛涨。原来一匹大牲口不过1 000元,小毛驴只卖三四百元,后来大牲口涨价到1500元以上,小毛驴更时兴,涨到了800元以上。”
——摘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4)概述材料中关于“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其中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你所概述的观点进行简要的论证。
2014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习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 下列可作为第一手资料的“铁证”有
①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937年拍摄记录的迄今唯一的南京大屠杀影像
②1837年11月29日,《东京日日新闻》刊登的日军“百人斩”杀人竞赛的照片
③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和万余名遇难者遗体丛葬地
④美籍华人张纯如(1968-2004年)的英文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两种教科书对于中国近代史19世纪40—90年代的内容目录。
甲种: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著) |
乙种: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备要(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 |
||
|
绪论(第一、二章略) |
|
导论(一、二、三、四略) |
第一编 |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 |
第一章 |
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
第三章 |
鸦片战争 |
第一节 |
18至19世纪初的中国与世界 |
第四章 |
鸦片战争以后 |
第二节 |
步入近代社会之初的新迹象 |
第五章 |
太平天国的兴起 |
|
一、经世派的崛起与关注“时务” |
第六章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
二、开眼看世界思想的涌动 |
第七章 |
1856—1861年的太平天国 |
|
三、《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 |
第八章 |
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大联合和太平天国的失败 |
第三节 |
晚清三次新政的出现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
第二编 |
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的形成 |
|
一、洋务、戊戌与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 |
第九章 |
在农民大革命失败后 |
|
二、晚清三次新政的比较研究 |
第十章 |
封建统治者的“办洋务” |
|
三、中国近代化与社会转型问题 |
第十一章 |
反对外国侵略的群众运动的兴起 |
第四节 |
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
第十二章 |
帝国主义对中国边疆的侵略和半殖民地的外交 |
|
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第十三章 |
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 |
|
二、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与作用评析 |
|
|
|
三、近代民族资本工业的产生、发展及特点分析 |
根据目录及其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乙两种教科书编写的各自主要特点,并予以分析说明。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民兵、妇救会、工作组、农村诊所等社会组织大量出现;群众大会、劳动模范、冬学识字、破除迷信、诉苦、村选、平等、翻身等等前所未闻的事物大量涌现。这种现象
A.表明敌后战场实行正确的抗战路线 |
B.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C.表明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
D.反映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