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缅甸战场既是中国和太平洋两大抗日主战场的战略结合部,又是东南亚战场的主要作战区。中国军队曾两次进入缅甸,展开对日作战。下列说法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不符的是
A.支援了盟军的南亚战场 | B.支持了盟军的北非战场 |
C.从战略上图灭大量日军 | D.粉碎了日、德会师图谋 |
1935年12月1日,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领导人张闻天的信中说:“富农可与贫农中农分得同等土地,过去分坏田的原则是不对的;但富农土地完全不动的原则,在苏区尤其是南方苏区也是不对的。对富农策略同对中农应该有一点区别。”中共对富农政策作出调整的目的是
A.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B.纠正苏区土地改革中的“左”倾错误 |
C.扩大全民族抗日的社会经济基础 | D.巩固和发展苏维埃根据地的经济 |
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 B.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 D.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 |
1945年著名学者罗家伦在《凯歌》中写道:“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人们争相庆祝胜利。”该胜利的历史功绩包括
①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②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
③取得了反帝斗争的伟大胜利 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
“脱颖自北伐,初胜湘江曲。……革命初受难,南昌举义旗。……七七抗战开,君自海外回。东进杀倭寇,举世惊风雷。……饮马扬子江,触处见将才。”上述诗文赞颂的历史人物是
A.叶挺 | B.张自忠 | C.周恩来 | D.朱德 |
《中国的近代化》一书写到:“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里描述的是
A.国民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的革命热情 |
B.土地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积极性 |
C.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 |
D.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 |
台湾在2008年出版的《中华民国年鉴》中评论某事件,认为该事件使中国社会发生很大的变迁,民众获得国家观念,强化了民族主义,也造成重大的人口移动。该事件是
A.辛亥革命 | B.国民革命 | C.抗日战争 | D.解放战争 |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敌后抗战。“敌后”主要分布于图中的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历史教科书的教育目标,其中可能属于20世纪30年代教育目标的是( )
A.“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
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
C.“特别说明其(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
D.“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之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困建立之本” |
下图是民国时期丰子恺的漫画《炮弹作花瓶》 (图中的文字为:炮弹作花瓶,天下永太平。子恺,卅四年九月二日作,圣扬学弟永存)。对该漫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创作于抗战胜利的1945年 |
B.表达了中国人民期盼和平、重建家园的美好愿望 |
C.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
D.作品形象生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
根据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1937年8月13日至11月8日这一期间,日军伤亡数字累计如下。作为研究抗战的一个史料,下表可以说明下述哪一历史结论时引用( )
项目 时间 |
上海方向 |
华北方向 |
||||
死 |
伤 |
总计 |
死 |
伤 |
总计 |
|
1937年8月中 |
234 |
1112 |
1346 |
615 |
2367 |
2982 |
同年9月29日前累计 |
2528 |
9806 |
12 334 |
2300 |
6262 |
8562 |
同年10月14日前累计 |
3908 |
15 843 |
19 351 |
不 明 |
||
同年11月8日前累计 |
9115 |
31 259 |
40 672 |
不 明 |
A.百团大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致华北日军死伤8562人
B.进攻上海、攻陷南京时日军死亡数超侵略华北日军死亡数
C.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军队积极抗战致使日军死亡难以数计
D.淞沪会战时虽上海失守但也使得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
2014年,我国政府决定将每年的9月3日定为中国的抗战胜利纪念日。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落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中国通过抗战
A.赢得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彻底胜利 | B.赢得了与西方大国的平等地位 |
C.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 D.为世界赢得和平作出突出贡献 |
2014年2月,全国人大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下列对抗日战争和上述立法认识正确的是
①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战争
②立法利于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③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④立法更好地表明了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诗存南渡后,入梦靖康前”本是对南宋偏安的伤感之词。20世纪30年代后期,文学家吴宓把自己的诗集取名为《南渡集》;历史学家陈寅恪也吟出了“南渡自应思往事”的诗句。材料中的“南渡”有可能暗喻( )
A.南宋南渡 | B.国民政府退守西南 |
C.渡江战役 | D.红军长征 |
1945年8月和1949年4月,国共两党分别在重庆和北平举行了和谈。其共同之处是
A.国民党实行“假和平、真内战”策略 | B.美国扶蒋反共政策发挥了作用 |
C.共产党在军事方面作了较大让步 | D.两党达成的协定完全没有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