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下表所示趋势主要体现出(   )
中国1930—1936年的货币供给(年终总量)单位:100万元

年份
银币
铜币
纸币
银行存款
总货币
1930
2200
287.7
956.3
3392.1
6836.1
1931
2271
281.4
896.9
3591.5
7040.8
1932
2289
275.1
924.4
3880.8
7369.3
1933
2275
268.8
978.8
4290.6
7813.2
1934
1995
262.5
1108.9
4620.9
7987.3
1935
1703
256.2
1413.5
5460.1
8832.8
1936
1391
250
2438.6
6394.2
10473.8

 
A.通货膨胀严重                     B.国内政局稳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         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1913-1921年中国私人资本工业各部门资本额增长情况(单位:万元),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造成民族工业全面萧条
B.民族工业某些行业发展速度减慢,整体仍在发展
C.鸦片贸易是推动20年代经济的主要动力
D.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措施,推动民族工业继续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根据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绘制。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社会安定创造了有利条件 D.反帝爱国运动的大力推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这反映了民国初期

A.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 B.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
C.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 D.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9年6月9日,《民国日报》发表社论说:“工人的生计,是很窘的,今天罢工,明天没有饭吃,这是一件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自家办的工厂、工场,如确有振兴国货挽留利益的功效,非但不应罢工,并且还要加工,……因为能多出产许多国货,即所以抵制许多日货”。该社论旨在

A.坚持实业救国理想 B.促进五四运动发展
C.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D.肯定工人爱国行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①②③处的初衷应该是(   )

A.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
B.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
C.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富国强兵
D.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 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 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统计,“九一八事变时,外国人投资有42.8%集中于上海”;“七七事变前,外国人在华投资中银行业有79.2%集中于上海,进出口和商业有80%,工业有67.1%。”造成以上变化的原因是(   )

A.东部沿海受外国经济渗透最早
B.国民政府忙于内战忽视建设
C.内地民族工业力量薄弱
D.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华侵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

A.

人民的迫切愿望

B.

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

C.

知识分子的共识

D.

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

来源: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
  • 更新:2021-08-0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史》一书记载:“1912年日本输华商品总值只有9 000多万两白银,1919年增至2.4亿两;美国从1913年的3 500多万两,增至1919年的1.1亿两。日本由原来在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中占第六位上升到与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美国在华的地位也举足轻重。”以下对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美、日有效地遏制了英、法的对华侵略
B.日本、美国乘一战之机扩大了对华侵略
C.欧洲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
D.列强在华的侵略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得批准。这反映了民国初期(    )

A.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
B.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
C.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
D.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史料记载,1927年至1930年,中国年进口日本胶鞋300万双以上,1931年降为170万双,1932年更减至150万双。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发展经济,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B.日本侵华,中国民众抵制日货运动高涨
C.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关税大幅度提高
D.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急剧缩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数

江苏
(含上海)
直隶
(含京津)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奉天
湖北
陕西
黑龙江
广西
甘肃
其他
省区
135
45
42
33
31
20
19
19
3
3
1
1
0

 
——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上述表格反映出(     )
A.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民族工业规模小、企业少
C.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D.民族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6年初,国民政府规定,对农产品加工,提倡就农村或其附近发展,对一般工业应由政府实行保护和奖励的政策,对于那些地方上无力举办的大工业,应由政府、企业家一致进行。这说明国民政府采取的行动是(  )

A.实行“币制改革” B.鼓励外资投资国内产业
C.提倡国货运动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历史分析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王建(唐)
唐朝江边码头有草市
B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C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新建速度和规模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
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D
遵义会议上,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组织、路线问题,实现了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的转变
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国民大革命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