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在上海等地拆城筑路兴市模式和“总理遗嘱”影响下,1929年无锡地方政府提出拆城计划。无锡国民党县党部认为城墙是封建落后象征,1929年无锡地方政府提出拆城即革命,以建设布新。无锡民众包括工商教育界人物以影响治安、拆让房屋损害市民利益为由主张暂缓拆城。最后拆城计划被迫停止。这一事件反映了

A.民生主义实践探索中的问题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遇到阻力
C.私人资本与官僚资本之争激烈
D.无锡近代工商业呈落后状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重庆国民政府根据《内地房荒救济办法》为建设公营住宅(出租给平民使用)而贷款的情况,投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是(   )

地区
重庆
成都
贵阳
贷款额(元)
300万
200万
100万

 
A.抗战时期政府关注百姓生活
B.官僚资本侵蚀民族资本
C.民族资本主义得到飞速发展
D.西部房地产市场火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建立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从这一观点出发,下列言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有(  )
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②“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打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③“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④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统计,1895年—1913年,中国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年均速度为15%。这

A.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B.说明“实业救国”没什么影响
C.说明一战给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绝好时机
D.反映出专制统治的推翻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1896年至1911年间,中国新建铁路9002余公里,增长迅速,其资本构成见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交通运输完成近代化
②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
③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
④政府禁止民间资本参与铁路修筑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6年初,国民政府规定,对农产品加工,提倡就农村或其附近发展,对一般工业应由政府实行保护和奖励的政策,对于那些地方上无力举办的大工业,应由政府、企业家一致进行。这说明国民政府采取的行动是(   )

A.实行“币制改革” B.鼓励外资投资国内产业
C.提倡国货运动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3年10月10日,冠生园公司在《工商新闻》国庆增刊告白:“爱国者,必纪念此国庆日,爱购国货者,是真爱国。本园各种牛肉果子食品,是完全国货,故爱国者诸君,皆热心提倡而购食之。”材料直接反映该公司

A.首倡实业救国 B.借机进行商业宣传
C.主张民主共和 D.弘扬辛亥革命精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5 年 10 月中共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会议指出:“现时已经要使一般工人农民知道: 到了建设国民革命政府的时候,没收土地的问题是革命中的重要问题。假使土地不没收交给农民,假使几万万中国农民因而不能参加革命,政府必定不能巩固政权。”这反映出当时(    )

A.中共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B.中共开始主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中共对农民问题重要性认识加深
D.中共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后期有人这样说道:袁世凯其人,虽然在民国史上已经臭名昭著,但袁世凯其“头”(“袁大头”银元),以成色地道,声望日增,仍受老百姓欢迎。这一现象可以反映出

A.国民政府晚期的恶性通货膨胀
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中国普通民众觉悟低下
D.国人对袁世凯的客观评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驾驶时光机器回到1918年,碰巧遇见状元实业家张謇。张謇开心地对他说:“这几年的生意特别好!”小明帮助张謇分析了生意好的最主要原因,他应该说的是(   )

A.张謇自身善于经营
B.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
C.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掠夺
D.他是状元,身份特殊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如果把树苗比喻成民族资本主义,则“夏天”所描述的历史时期当为  (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之初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吾国匹头(布匹)市场,完全为英日之势所占,国货出品不多,行销亦不及英日货之旺盛。自(1925年)五卅惨剧发生,提倡国货不遗余力,于是呆滞不动之本国布顿见活动。”材料表明

A.1925年是我国提倡国货运动的起点
B.国货运动迫使英日布匹完全退出中国市场
C.提倡国货运动有助于中国民族产业的发展
D.1925年后中国布匹占据了市场大部分份额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中国某个时期经济发展时说:“这些工厂好像商业组织,可是他们没有相对应的公司可以发生商业上的关系。他们是制造者,可是社会上没有材料与零件供应者和推销员。”这类企业是

A.可能属于19世纪70年代的民营企业
B.可能使用机器生产,产品用于供应皇室和贵族
C.为民族工业出现或发展创造了条件
D.在建国初期发挥过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表信息解读准确的有(   )

 
款项数目
总额
清政府
210项
18亿银元:为赔款借款占61%;实业借款占28.7%
北洋政府
633项
15.56亿银元:军政借款占64.4%;实业、教育借款占35.5%
国民政府
108项
28亿银元:军政借款占86.77%;实业、教育借款约占8.26%

近代中国外债情况
①非生产性开支成为外债的主体     ②为近代工业发展筹集部分资金
③北洋时期款项最多、数额最大     ④列强对华经济渗透的手段之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国民大革命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