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马克思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1902年,孙中山则说“太平天国一朝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为今13吾党宣传排满好资料。”马克思、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D.符合文明史观,立场不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下列有关《天朝田亩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两千多年农民反封建思想的结晶
B.它试图建立一个农民的理想社会.
C.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D.有利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53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而到了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马克思的观点发生这样鲜明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认为

A.太平天国运动既不反对帝国主义也不反封建主义
B.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
C.“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
D.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停滞,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太平天国的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脱离社会现实,流于空想
C.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D.受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53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而到了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马克思的观点发生这样鲜明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认为

A.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停滞,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出现
B.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
C.“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
D.太平天国运动既不反对帝国主义也不反封建主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学家认为:“洪仁玕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据这种观点判断,太平天国运动朝“这个方向走下去”的表现是

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B.提出《资政新篇》
C.创立拜上帝教 D.永安封王建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

A.宣扬人人平等思想
B.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C.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D.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八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男女,无少长,皆就役。
——《隋书》
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瀑涨,漂六百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幸白马坂以观之。
——《旧唐书》
材料二:凡有水旱,(清朝统治者)略不怜恤,坐视其饿等流离,暴露如荞,……又纵食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十年间,民变迭起,各族人民的起义和暴动达100余次,以广西、广东、湖南三省声势最盛。
——摘编自王文泉《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改变了过去由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了美国的“福利主义”试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与社会矛盾都演变到极其严重的地步。为了摆脱困境,寻求发展,工党政府采用“福利国家”政策,实施社会改革,可谓顺乎历史潮流的明智选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说明灾害发生后隋炀帝、唐太宗对待百姓的态度,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采取上述态度和举措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与材料三所反映的史实有何内在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在哪些方案中提出了改善百姓生活的办法,各举一条相关内容。
(3)根据材料四,说明美英两国社会福利改革各处于什么发展水平,归纳美国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措施对当时美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53年太平军攻克武昌,杨秀清去了孔庙,这让高呼“打到孔妖”的宗教领袖洪秀全相当尴尬。由此开启了杨秀清所主导的儒家路线与洪秀全所主导的上帝路线之争。”下列各项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洪秀全代表传教士的利益
B.这是世俗权利之争的延伸
C.杨秀清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
D.农民阶级没有先进理论指导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51年与1911年都是旧历辛亥年,在中国历史上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是

A.都是在西方启蒙思想影响下发生的
B.都缺乏先进的领导阶级和革命纲领
C.发动者都曾用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D.都主张推翻清朝并变革封建土地制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对洪秀全及太平天国评价问题的讨论一直未曾停止。胡绳说:“从所代表生产关系来说,资产阶级是一比农民阶级先进的阶级,但从反帝反封建的积极性上说,农民阶级远远超过资产阶级。”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A.革命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现代化史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中叶的几十年内,“清政权所关心的主要是维护中国地主、文人学者等统治阶级对它的忠诚,并借此镇压一切可能在农村平民中掀起的骚动及反清叛乱”,“平息沿海英国人的滋事,起初只被当作一个次要的小问题”。典型地体现了这种论述的历史事件有

A.虎门销烟与第一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与台湾反割台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当时世界潮流的是

A.“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B.“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C.“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D.“国家以法制为先,……有法制而后有国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美洲,数以千百万计的印第安人死于殖民者的屠杀和苦役之中。例如,到17世纪初,墨西哥的印第安人口已经减少了90%,有些地方的印第安人甚至遭到了种族灭绝。在圣多明各岛,土著居民几乎被殖民者屠杀殆尽。抢劫和掠夺更是(早期)欧洲殖民者惯用的手段。
以印度为例,19世纪下半叶,英国每年从印度掠走高达1.5亿英镑的财富;大量的粮食、棉花从印度运往英国,而印度人民却遭受了24次饥荒,平均两年左右一次,总共有2000多万人死亡。
材料二 殖民主义者受自身利益的驱使,将宗主国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乃至意识形态移植到殖民地,其目的是为了或取最大利益。在先进与落后的较量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明显优势,最终使后者的经济结构受到结构性破坏,并为殖民地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材料二的观点并指出各自的评价标准。
(2)结合中国近代前期(1840—1919年)的有关史实,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庙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材料三 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打开“新风气”借鉴的其他理论。
(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书院兴起的原因。
(3)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4)材料三是对哪一理论及其弊端的批评?在19世纪下半半期面对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中国富强之路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和和方案,试举例说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