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的几十年内,“清政权所关心的主要是维护中国地主、文人学者等统治阶级对它的忠诚,并借此镇压一切可能在农村平民中掀起的骚动及反清叛乱”,“平息沿海英国人的滋事,起初只被当作一个次要的小问题”。典型地体现了这种论述的历史事件有
A.虎门销烟与第一次鸦片战争 |
B.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与台湾反割台斗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 |
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当时世界潮流的是
A.“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
B.“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
C.“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
D.“国家以法制为先,……有法制而后有国家。”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美洲,数以千百万计的印第安人死于殖民者的屠杀和苦役之中。例如,到17世纪初,墨西哥的印第安人口已经减少了90%,有些地方的印第安人甚至遭到了种族灭绝。在圣多明各岛,土著居民几乎被殖民者屠杀殆尽。抢劫和掠夺更是(早期)欧洲殖民者惯用的手段。
以印度为例,19世纪下半叶,英国每年从印度掠走高达1.5亿英镑的财富;大量的粮食、棉花从印度运往英国,而印度人民却遭受了24次饥荒,平均两年左右一次,总共有2000多万人死亡。
材料二 殖民主义者受自身利益的驱使,将宗主国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乃至意识形态移植到殖民地,其目的是为了或取最大利益。在先进与落后的较量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明显优势,最终使后者的经济结构受到结构性破坏,并为殖民地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材料二的观点并指出各自的评价标准。
(2)结合中国近代前期(1840—1919年)的有关史实,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述。
材料一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庙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材料三 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打开“新风气”借鉴的其他理论。
(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书院兴起的原因。
(3)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4)材料三是对哪一理论及其弊端的批评?在19世纪下半半期面对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中国富强之路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和和方案,试举例说明。
历史学家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A.鸦片战争 | B.太平天国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辛亥革命 |
《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中评价某人所写的一本书,写道:它的历史作用在于它抛弃了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勇敢地承认了能人的创造性劳动和富者经营的事业的价值和正当性。通过实行专利制度,“准富者请人雇工”,奖励私人兴办各种工商企业、开矿、办银行、办“学馆”和各种福利事业,从而把旧式的农民战争与切合当时中国需要的历史进步事业直接联结起来。“某人”是( )
A.洪秀全 | B.洪仁玕 | C.孙中山 | D.李鸿章 |
干支纪年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在1851年“辛亥”年和下一个“辛亥”年中,各发生了一次重大的革命运动,对这两次革命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②都把斗争矛头直指清朝统治者
③都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④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在太平天国运动中,一方面,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另一方面,他们又要求“学尧舜之孝悌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出现这一矛盾现象的主要原因
A.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 B.宣传拜上帝教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
C.太平天国指导思想出现混乱 |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
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提到:“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这段话从侧面反映了( )
A.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 |
B.曾国藩兴办洋务以实现富国强兵 |
C.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
D.太平天国农民的愚昧无知和落后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2)下面表格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大事,请你根据所给的信息,完成下表。
大事件 |
主要领导人 |
革命的性质 |
主要历史意义 |
太平天国运动 |
洪秀全 |
|
沉重地打击了清 朝的封建统治 |
辛亥革命 |
孙中山 |
|
|
南昌起义 |
周恩来 贺龙 |
新民主主义 革命 |
|
(3)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大事件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以下对《资政新篇》的评价,正确的是
A.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 B.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
C.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 D.具有平均主义色彩 |
“在激进的理想主义背后,隐藏着狭隘的农民意识;在基督上帝的外衣下,其实质反映的却是小农的现实需要与儒家的大同理想。”这段话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辛亥革命 |
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辛亥”年,在这两年,中国各发生了一次重大革命运动,关于这两次革命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中国政治民主化历程的里程碑 | B.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C.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D.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