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洪秀全决心借助“上帝”的权威,宣传自己的反封建思想,以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人间“天国”。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用三年的时间从事宗教理论建设。这样,洪秀全就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理论表达出来了。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时代赋予太平天国哪些特点?
(2)材料二两幅图反映出什么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看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既…………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封建主义的过程。
材料二 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有学者说,它的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都不逊于故宫。“总统府”曾经是清代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的天宫遗址,还象征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终结。这种汇集交融的历史价值也是故宫所不具备的。
材料三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问题研讨和社会调查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它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在1840-1911年间,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重大抗争
(2)根据材料二,列举近代史上在南京发生的反对封建统治的重大事件;并且在这里颁布过哪两部体现历史发展方向的著名文献?
(3)结合材料三,请回答:(答案直接从文中的语句中摘录)
①文中属于原始史料的内容是什么?               
②文中属于史料解释的内容是什么?  
③文中属干历史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4)关于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有人认为成功了,有人认为失败了,有人认为既要看到它成功的地方,又要看到它的不足,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是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了苦难的深渊……”

战争名称
时间
发动国家
战争主要结果及其主要影响
鸦片战争

英国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日本


1900年~1901年
德、奥、美、法、英、意、日、俄
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上面的表格。
(2)根据表格栏目和所填内容,为表格设计一个标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碑文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以来,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三年以来”的革命时期内,人民解放军的哪一次行动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这一军事行动的直接指挥者是谁?(4分)
(2)“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的起点事件是什么?这一革命运动的爆发对中国革命的意义是什么?从此后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中,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了什么经验教训?(6分)
(3)“一千八百四十年”(即1840年)以来的民主革命中,中国各阶级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请列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所进行的重大革命斗争?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5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如图

材料2:如图


(1)材料1中的图片展示的是哪两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情景?
(2)材料2反映的是哪次革命运动中的成果?结合材料2中提供的历史信息,这次运动有何作用和局限?
(3)材料3反映的是哪次革命运动取得的成果?结合材料3中提供的历史信息,这次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材料二 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衰败,有人预测,它必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
材料三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1)材料一所说的“政治纲领”名称叫什么?其核心是什么?从主观方面分析这一纲领没
有真正实行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些因素导致了取代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封建王朝?
(3)材料三中“边界红旗子”指什么?“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
(4)分别概括三则材料反映的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及其主要思想理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7分)
材料一 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当时,西欧的地图绘制技术已很先进。多桅多帆、装载量大、吃水较深的适于远洋航行的海船出现。由于海船装上了火炮,军事威力大大增加,使欧洲人在航海和军事上开始领先于世界。欧洲人在这个时期,通过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向世界其他部分大规模地扩张和殖民。
——摘自陈其《世界近代现代史》
材料二 工业文明的来临推动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19世纪是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也是现代民主政治在深度和广度上高歌猛进的时期。19世纪的历史是在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展开的,经济革命和政治变革的互动爆发出巨大的历史推动力,……推动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材料三 中华文明在农业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高峰,没有向工业文明转型,落后于世界潮流,同时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刺激反应迟钝。当实现了工业革命的西方文明侵略来临时,中华文明无力抵御,导致鸦片战争的失败。到20世纪初,中华文明的发展主要围绕三条线索。一个是农业文明内部矛盾的斗争,主要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上;一个是对外民族矛盾,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主权丧失,,领土被分割。中华民族奋起抗争,但是没有能够取得成功;一个是向西方学习进行变革,由“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变动,到洋务运动器物层面的变革,再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制度层面的变革。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扩张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19世纪……也是现代民主政治在深度和
广度上高歌猛进的时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文明“一个是农业文明内部矛盾的斗争”的历史依据和结果。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一历史名城位于今天的经济开放区内,它曾是隋朝大运河的枢纽、唐朝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和太平军北伐的出征地,这一城市是下图中所示的

A.① B.② C.③ D.④
来源:2011届广西桂林中学高三历史1月月考历史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土地问题历来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中国政府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措施,深刻的影响着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方面出现了什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各诸侯国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由此导致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哪些重大变化?

材料一
居人之税,夏秋两征之,┅┅征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旧唐书·食货志》
北宋熙宁五年规定每年九月由县官丈量土地,检验土地肥瘠,分为五等,规定税额。
——《百科知识·宋朝》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悉并为一条,折办于官。
——《明史·食货志·赋役》
(2)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土地兼并成为封建社会严重的社会问题。依据材料
一说明唐朝、北宋、明朝各采取什么经济政策来缓解这一问题?其政策的共同点是什么?
材料三

材料四

(3)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针对土地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依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在材料四中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来源:2011届湖南省慈利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1:太平天国回答英海军照会:
照会敬悉意,不胜诧异,须知贵国敬奉耶稣,我天朝崇奉上帝。贵我两国既以崇拜耶稣为宗教之本源,自当世代交好,有如一家。……自为各守天教,权衡双方之缓急,而不可损人以利己。
材料2: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倡言,万国所同喻,前次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之抱平和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
材料3:宗教仁代草国民党大政见
吾国现势,非致力对外之时,故宜维持列强对我素持之主义,使之相承之变,而得专心一意于内政整理。
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太平天国所持的对外愿望的思想根源是什么?
(2)根据材料2,指出孙中山相信列强“中立”的思想根源是什么?
(3)材料1和材料2所反映的共同点是什么?没有看到什么实质问题?
(4)材料4宗教仁主张的对外政策的实质是什么?能否达到“专心内政”的目的?为什么?
(5)由以上材料你得到了哪些重要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分)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和九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所授之田率倍之(男夫80亩、妇人40亩,亦称倍田)。三易之田再倍之(三易之田,耕种一年,休耕两年的贫瘠土地,再倍之,男夫120亩、妇人60亩)以供耕作……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妻,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贷志》
【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天下皆天父皇上帝一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保暖矣。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四】2007年5月13日上午,在湘潭县泉塘子镇“湖南超级杂交稻种三产田年产工程示范基地”的稻田旁,棋盘村农民陈德云这样对记者说:“我们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光明日报2007年5月23日报道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实行的是什么土地制度?有何特点?(2分)
(2)材料二体现了《天朝田亩制度》的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并没有真正实行的 主要原因。(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孙中山最信的“定地价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  “定地价之法”?(4分)
(4)材料四中所提及的两位人物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贡献具体是什么?概括指出促进我国新时 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    
(5)如果将上述材料作为研究资料,请你设计—个恰当的课题。(1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系富贵好善,仰体天父、天兄圣心者,题缘而成其举。立医师,必考取数场然后聘用,不受谢金,公义者司其事。……兴跛盲聋哑院。有财者自携资斧,无财者善人乐助,请长教以鼓乐书数杂技,不致为废人也。……兴鳏寡孤独院。准仁人济施,生则教以诗书各法,死则怜而葬之。因此等穷民,操心危,虑患深,往多有用之辈,不可不以恩感之也。
材料三: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四:“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回答下列问题:
(1)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出自何处?该材料主张的社会福利在筹办方面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在举办社会福利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哪些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4)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又有何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原道醒世训》
请回答:洪秀全认为天下人都是兄弟姊妹,这是一种什么思想?他所说的“尔吞我并”是指怎样的社会现象?这段话反映了农民阶级哪方面的革命愿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封建社会中,自耕农(注:指自己耕种自己土地的农民)是社会的基础,他们的生存状况,事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自耕农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当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历代统治者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摘自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 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出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摘自欧阳修《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9
材料三 《极荒活民书》中写道,“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相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草耳。”正如下图所反映的1925年四川大灾荒时饥民场面一样。
材料四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五 “第十一条 分配土地,以乡或等于乡的行政村为单位,在原耕基础上,按土地数量、质量及其位置远近,用抽补调整方法按人口统一分配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回答:   
(1)自耕农阶层在中国最终形成于什么时期,它是谁直接剥削的对象?
(2)根据材料一分析封建国家为什么要关注自耕农的存在?
(3)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古代社会中有利和不利于自耕农生存的因素。
(4)比较材料四和材料五在土地分配上的相同之处。
(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耕农经济的结束成为必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和世界近代史上的英国结束自耕农经济所采取的措施和影响。

来源:领航高考冲刺试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2年1月太平天国答英国海军照会:照会敬悉意,不胜诧异。须知贵国敬奉耶稣,我天朝崇奉上帝。贵我两国既以崇拜耶稣为宗教之本源,自当世代交好,犹如一家。……自当各守天数,权衡双方之缓急,而不可损人以利己。
—一伶俐《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
材料二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倡言,万国所同喻,前次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之抱平和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
——《孙中山选集》上卷
材料三 吾国现势,非致力对外之时,故宜维持列国对我素持之主义,使之相承不变,而得专心一意于内政之整理。
——《宋教仁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太平天国对外愿望的思想根源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相信列强“中立”的思想根源是什么?
(3)材料一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共同点是什么?没有看到什么实质问题?
(4)材料三宋教仁主张的对外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