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
三、铁路与公路交通,西有平汉铁路,南有陇海铁路,东有津浦铁路,有菏泽经濮县虽公路有破坏,因平原关系,无大妨碍,仍可通车。
四、……(辖区)共18个县城,大小市镇200余个,村庄万余个,人口有300万。
五、……在粮食方面能自给有余,村庄相距有二三里,村村有沟道,便于开展游击战争。
……
七、群众组织,有自卫队、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
八、群众武装,一般每县有个独立团,县长兼团长;有的有个基干大队;根据地内有游击小组。
﹣﹣摘自《冀鲁豫边区的概况》(1940年4月)
材料二
你们在去年一年打了大小几千次的仗,打死五万以上的敌伪军,打退了常常几倍几十倍的敌人进攻……收复了许多的失地,许多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是扩大了……你们的大功劳,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各国人民也已明白。
﹣﹣摘自《中共中央向敌后军民致贺电》(1944年1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根据地对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
年代 |
阵亡人数 |
1937 |
125 130 |
1938 |
249 213 |
1939 |
169 562 |
1940 |
339 530 |
1941 |
144 951 |
——摘自《抗日战争研究》1997年第3期
材料二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变了国家的命运,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创造了历史契机。……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抗日战争的胜利,还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李长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如何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材料
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1900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行走的少年
人物 |
简介 |
詹天佑 (1861﹣1919 ) |
1872年,作为首批赴美留学幼童之一出国学习。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主修铁路工程,成绩优异。1881年回国。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震惊中外。 |
邹容 (1885﹣1905 ) |
1902年,自费赴日留学,开始撰写《革命军》。1903年5月《革命军》印行,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明确宣布革命独立之大义在于"永脱满洲之羁绊,尽复所失之权利,而介于地球强国之间""全我天赋平等自由之位置,不得不革命而保我独立之权"。 |
周恩来 (1898﹣1976) |
1898年出生于江苏淮安,少年时先后在东北、天津等地求学,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后在天津参加了五四运动,组织成立觉悟社。1920﹣1924年在法国等国勤工俭学,期间积极在中国留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全身心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
(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危机日趋严重,众多知识分子、实业家、爱国人士都纷纷呼吁“救济乡村”,“复兴农村”。南京国民政府也意识到“若不设法救济,国家前途,危险将不堪设想”,开始重视农业问题,农村复兴问题,着手于农业科技的改良和推广工作,发动了一场农村复兴运动。自1927-1937年间先后成立了中央农业试验所、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全国稻麦改进所……在当时的“农村复兴运动”中,来自民间各种自发的行为可谓为农地改革之中坚。当时以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北平燕京大学,南京金陵大学、济南齐鲁大学、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等为主的民间团体以及大中职院校,在各地,或与政府合作、或独立建立实验区,从事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流通金融、提倡合作、改善公共卫生和移风易俗等乡村建设。
——摘编自:杨柳《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复兴运动》
(1)依据材料概括19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复兴运动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场农村复兴运动。
材料
自1931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1931年初,日本大肆宣扬"满蒙"(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与日本有着特殊关系,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日满化"建立起连环互助关系。1940年7月,在纳粹德国席卷西欧后,日本内阁确定了南进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提出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不久,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将其改为"大东亚共荣圈"。
--摘编自(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侵略口号是如何随着侵略战争进程而变化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日本提出侵略口号的企图。
材料
表 清末新政时期部分商务法规、章程内容
商会简明章程( 1904年) |
商务繁富之区设立商务总会,商务发达稍次之地则设商务分会。 |
商人通例(1904年) |
肯定商人的地位,规定享有的权利和应遵循的通行规则等。 |
公司律(1904年) |
规定公司的创办程序、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商办公司与官办公司、官商合办公司"享一体保护之利益"。 |
奖给商勋章程( 1906年) |
凡制造新式机器者,奖以三等至一等商勋,赏加四品至二品顶戴。 |
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赏章程(1907年) |
凡集股创办企业的华商,根据资本额多少,可分别获一、二、三等子爵和三品卿、四品卿爵赏。 |
﹣﹣摘编自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等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在振兴商务方面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的法规、章程对传统商业的突破性意义。
材料
19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清代社会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近代湖南治安尤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根据《湖南保卫局章程》,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即总局、分局、小分局。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局被清廷裁撤。
--摘编自韩延龙等 《中国近代警察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前的治安机构有何不同。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全体中华民族努力追求的目标,20世纪30、40年代先进中国人纷纷探求民族复兴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今日,……外则国防空虚,丧师失地;国势岌岌,危如垒卵。忧时之士,深虑神明华胃,将陷于万劫不复;于是大声疾呼,曰“复兴”!“复兴”!绞脑沥血,各本其所学,发抒复兴国族之伟论。
——吴钊《复兴之基点》,载《复兴月刊》,第2卷第l期(1933年)
材料二 (1940年,一位回族同胞写道)“整整三周年的神圣抗战,已使大中华国族数千年的积弱,蒙受了巨急的刺激,从而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扎稳了抗战最后胜利的把握。首先我们为民族复兴的远大前途,抱乐观,感兴奋!”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第2卷,(6)、(7)(1940年7月)
材料三 教育家蒋梦鳞( 1886~ 1964)在昆明躲避日机轰炸的防空洞里, 写成《西潮》一书。他认为:“以中国文化同化能力之强, 他必定能慢慢地吸收西方在科学上的贡献;以中国天然资源之丰富,人民智慧之高,科学的发展将使她前途呈现无限光明。”“中国所走的路途相当迂回,正像曲折的长江,但是她前进的方向却始终未变。”
——张可荣《试论全面抗战时期的民族复兴思潮》
材料四 “这个方案无疑的是我民族复兴的唯一途径”,“只要我们能依照国父的遗教迈进, 民族复兴是不成问题的, 因为他已经在任何方面——无论文化、政治、经济等都替我们铺好了光明大道。”
——摘自萧一山《清史大纲》(成书于1943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背景,吴钊在文中发出了什么呼吁?指出他发出此呼吁的原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对于民族复兴“抱乐观”态度的理由及有关史实。
(3)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蒋梦麟和萧一山的民族复兴道路。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00字左右)
材料
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受命总理朝政,提出了一系列政治革新主张。他认为,对于"世道人心"关系甚大的事务,应"立法以为准",立法者应"洞悉天人性情,熟谙各国风教"。他认为当时世界各国中,美国"礼义富足","其力虽强而不侵凌邻邦,有金银山而招别邦人来采,别邦人有能者册立为官"。他注意到美国"邦长(即总统)""五年一任",并非终身制,国家大事则由"各省"(即各州)公议决定,官员选任在规定时间、地点匿名投票产生,"以多人举者为贤能也,以多议是者为公也"。他重视邮政、新闻报纸的作用主张"设书信馆以通各省郡县市镇公文;设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他认为下情上达、官员匿名投票选举是实现"权归于一"的重要手段。
--据洪仁玕《资政新篇》
(1)根据材料,概括洪仁玕的政治主张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洪仁玕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
材料
1901年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新政上谕,宣布新政交法开始。4月,清廷催促各省督抚大臣"迅速条议具奏,勿再延逾观望。"7月,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连衔会奏,连上三折,此即《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第一折关于教育改革,涉及建立近代学校教育体制、变革科举制度、奖劝游学等内客;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大致包含改善用人行政政策、清除吏治腐败、改良司法、革除弊政等方面;第三折关于军事与经济改革,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实现国家富强,内容包括用西法练兵,学习西方近代农业技术,改良农业,发展工业等。江楚会奏的变法方对清末的改革拟订了详细规划,得到朝廷嘉许并于以采纳。清木新政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据《张文襄公全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楚会奏"变法方案与洋务运动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江楚会奏"变法方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493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第二年开始到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的85%和黄金产量的70%来自于拉丁美洲。其中超过80%的白银运抵欧洲,而欧洲又将其中40%运往亚洲。除此之外,留在美洲本土的仍有20%运抵亚洲。中国在这三百年间,共计输入白银6万吨。
——德烈·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近代以来美洲白银的流向状况。造成美洲白银这样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明清之际从外域流入中国大量白银,种类繁多。而清代中期(1780年)以后主要是前期的本洋(西班牙银元)和后期的鹰洋(墨西哥银元)。外国标准化的银币在中外贸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逐步改变了中国的货币体系。短暂而迅猛的白银外流使中国脆弱的银本位制度不堪其负,中国的社会和政府都不得不对这样的白银外流做出了巨大的反应。而这一切又都进一步说明了外国白银,特别是银元在中国的至关重要的地位。
——公一兵《1780-1880年间中国白银出入的变化及外国银元之地位》
(2)导致材料二中中国“短暂而迅猛的白银外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巨大的反应”指什么?
材料三:美国于1934年6月颁布“白银法案”,提高世界银价,从国外收购白银,从而完全背离了它在1933年7月伦敦国际经济会议订立的白银协定中承担稳定世界银价的责任。仅到1934年底世界银价即比上年上涨26.7%。美国“白银法案”对中国的冲击,正给国民党政府带来千载难逢的机会,国民党政府化灾为“福”,变被动为主动,放弃银本位,代之以不兑现纸币法币,独掌全国的纸币发行权。 ——张术林《1935年国民政府改行法币的苦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30年代白银外流的背景及对中国的影响。
(4)综上所述,影响中国白银流向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