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产生于农民运动中,却又游离于农民斗争之外,这决定了它不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只不过为19世纪中国的社会思想留下一份珍贵的资料……”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天朝田亩制度》 | B.《海国图志》 |
C.《资政新篇》 | D.《孔子改制考》 |
下表汇总了新中国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最主要的变化在于
纪念周年 |
枚数和内容 |
20周年 |
4枚,毛主席在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 |
50周年 |
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 |
60周年 |
4枚: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1枚小型张:和平与正义 |
A.突出了中共在抗战的地位
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肯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
D.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
下表是1928-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岁出总额与部分支出比率”(部分)(数据整理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此表说明
时间 |
岁出总额(万元) |
军费支出占百分比 |
债务支出占百分比 |
经济建设支出占百分比 |
教育支出 占百分比 |
1928年 |
49700 |
49.7 |
33.3 |
0.6 |
1.5 |
1929年 |
61875 |
42.9 |
33.4 |
0.4 |
2.6 |
1930年 |
71200 |
43.8 |
39 |
0.2 |
2.0 |
A.国民政府重心在于排除异己稳定政局
B.巨额债务支出反映中国半殖民地性质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资金短缺停滞不前
D.国民政府关注民众生活高度重视教育
1938年7月国民政府在武汉召开第一届国民参政会,代表包括了国民党、共产党、其他小党和无党派人士在内100多人出席。这次会议的召开
A.促进了抗日联合政府成立 |
B.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C.标志着抗战转入相持阶段 |
D.促使国共关系开始走向合作 |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
A.新思想的萌发 | B.太平天国运动 |
C.民族工业兴起 | D.维新变法运动 |
下列言论,可能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有
①“抵制日货,提倡国货”
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③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④“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A.①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一日本学者在2004年对中日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中日战争的认识,90.6%的中国青年学生认为是侵略战争,在日本青年学生中持同样看法的为66.5%;在回答靖国神社是什么样的神社这一问题时,64.8%的中国青年学生认为是军国主义的象征,而71.3%日本青年学生则认为是祭奠战死者的神社。材料表明中日两国学生对上述内容存在历史观念上的差距,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政府长期坚持灌输反日教育 |
B.日本政府长期忽视历史教育的结果 |
C.部分中国青年忘却历史、日本青年扭曲历史 |
D.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复活军国主义 |
下表右栏数字代号处所应代指的生产指数,对应正确的是
1912~194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生产指数(以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民国时期 |
1912~1920 |
13.4% |
一战后 |
1921~1922 |
① |
国民政府前期 |
1927~1936 |
② |
抗战时期 |
1937~1945 |
-2.45% |
两党内战 |
1946~1949 |
③ |
A.①:-0.68%;②:-4.5%;③:8.7%
B.①:-4.5%;②:-0.68%;③:8.7%
C.①:8.7%;②:-4.5%;③:-0.68%
D.①:-4.5%;②:8.7%;③:-0.68%
“一旦强掳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嘿,游击战敌后方,铲除伪政权,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首歌词应出自近代哪支人民军队的军歌?( )
A.中国工农红军 | B.八路军 |
C.新四军 | D.中国人民解放军 |
电视连续剧《中国兄弟连》以抗日战争时期为历史背景,讲述的是抗战开始后不久,面对日军的血腥屠杀,国共两个连队终于联合起来,共同抗日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了中国兄弟连。该电视剧不能说明当时
A.国共两党军队都在积极抗日 |
B.国共两党实现了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C.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
D.民族矛盾激化是国共双方合作的主要因素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呈现出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中依然昂然奋起的特征,典型事件见下表:
|
领导阶级 |
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 |
重大事件 |
19世纪中期 |
农民阶级 |
平均主义 |
太平天国运动 |
19世纪末 |
资产阶级 |
兴民权、君主立宪 |
维新变法运动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农民阶级 |
扶清灭洋 |
义和团运动 |
20世纪初 |
资产阶级 |
三民主义 |
辛亥革命 |
从发展演进的角度看,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
C.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民主的转变
D.世纪之交出现了反侵略的高潮
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大捷”( )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 |
C.表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寇的主战场 |
D.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 |
1945年10月,刚刚更名的《台湾新生报》发表社论:“回忆五十年的往事,像一场噩梦。一旦醒来,说兴奋不是,说安慰也不是。应清算的历史被清算了,我们只觉得幸福与感谢……台湾所以有今天,实乃祖国无数灾难换来的果实。”对该社论理解正确的是( )
A.“五十年前的往事”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B.“噩梦”始于日本对中国提出的“二十一条” |
C.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台湾获得新生的原因 |
D.“五十年”里中国的国际地位一直不断上升 |
有学者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反映了《资政新篇》( )
A.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 |
B.有着超前意义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
C.克服了农民阶级局限并具有可行性 |
D.获得了广大下层民众的理解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