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列强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对象;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推翻帝国主义的纲领;国民党将帝国主义写进新三民主义。”材料说明

A.近代中国各革命阶级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 B.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纲领是不断完善的
C.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族革命的开端 D.近代中国革命中的民族主义具有继承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7年8月上海等地大量的民营工厂在国民政府的组织下开始内迁,多数厂家内迁地点集中在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个别厂家在共产党的帮助下迁到了陕甘宁边区。这反映了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国民政府准备持久抗战
C.国共内战争夺战略资源 D.经济中心已转移到西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属于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战役有
① 淞沪会战      ② 太原会战      ③ 台儿庄战役     ④ 百团大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0年,对23个主要城市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近15%,广州更高达36%,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这种现象带来的主要后果是(  )

A.金融机构竞争乏力 B.政府外债急剧增加
C.阻碍区域经济交流 D.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华商、日商纱厂资本分配及变化表(单位:国币万元)

年份
华商
日商
实数
比重
实数
比重
1921
9482.2
75.9
1967.1
15.2
1931
15251.8
56.7
10851.1
40.3
1936
17294.6
44.2
19615.1
50.1

造成华商、日商发展变化的因素有(  )
①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措施
②一战结束后,外国资本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受到挤压
③日本加紧对华侵略,在华势力不断扩张
④华商发展缓慢,日商资本迅速增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史学家认为:“洪仁玕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此 “道”是指

A.大同社会 B.神权社会
C.资本主义道路 D.社会主义社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的大会上高度评价了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战争态势,强调了各自对抗战的历史作用,我国从2015年某月某日开始,每年的这一天被视为抗战胜利纪念日。作为一名中国人,要时刻以史为鉴,也请你牢记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请回答。
(1)抗战胜利纪念日是每年的?
(2)你知道有哪些历史意义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你知道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哪一项吗?

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B.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
C.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
D.都是巩固太平天国的纲领或方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时代》杂志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其中粉碎了日本侵华时间表的是

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这“三次热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是( )
①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②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③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④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历史学家在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说:“19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社会阶层的支援,这不在于天国政权的封闭性,而是中国社会尚未形成声援的力量”。这说明

A.中国社会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B.中国革命缺乏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纲领
C.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D.中国需要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7年8月7日,国民政府在南京召集有中央及地方军政要员参加的国防会议,讨论了《国军作战指导计划》,正式确定了“抗战到底,全面抗战”,“采取持久消耗战略”的基本战略方针;南京失守后,蒋介石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国民政府确定了持久抗战战略
B.国民政府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抗日
C.国民政府走深入敌后抗战道路
D.国民政府表达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战开始之后,日本对华输入额的比率自15%增至29%,商行的数目增加五倍。日本投资的钢铁生产量,占中国全国的94%。”这表明当时(    )

A.中国的钢铁业丝毫没有增长
B.日本形成了独占中国的局面
C.中国工业未能获得发展机遇
D.日本乘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曾叫嚣要在三个月灭亡中国,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成功的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对于南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853年太平天国在此定都
B.1912年孙中山在此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C.1927年蒋介石在此发动“四一二政变”
D.1949年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