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的权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把苏格拉底视为先驱和战友,主要是因为苏格拉底

A.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B.发现了人类知识的有限性
C.发现了人类理性的力量和价值
D.是“哲学的刨遗者”、“智慧”的化身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  )

A.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注入了理性精神
B.完全否定了智者学派的主张
C.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
D.阻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柏拉图认为,让哲学家的智慧受缚于法律僵硬的形式和教条,就等于让真知识服从于“意见”,让大智慧屈从于习俗与偏见。法律是因为一般人固有的缺陷而设立的,而哲学家却没有这样的缺陷。柏拉图的上述观点(    )

A.提倡哲学家主导法律的制定 B.强调人的尊严和权威
C.表达对现实不良政治的不满 D.开创理性主义的传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 D.理念是万物本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

A.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注入了理性精神
B.完全否定了智者学派的主张
C.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
D.阻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二者的共同点在于(    )

A.重视对人自身的研究 B.强调教化对人的作用
C.实行民主政治 D.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下列对他们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

A.从自然现象探寻世界本原 B.力图理性地认识人和世界
C.构建资产阶级政治蓝图 D.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

A.仁政和道德教育 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实行人治和法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亚里士多德曾对一位学生说:“我们希腊人有个很有趣的谚语: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这句话,反映了亚里士多德的那一学说(    )

A.政治学说 B.教育学说 C.伦理学说 D.逻辑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他批评的是(     )

A.人民主权的虚假 B.轮番而治的弊端
C.直接民主的泛滥 D.行政官员的腐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

A.孔子 B.墨子
C.普罗塔戈拉 D.亚里士多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苏格拉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