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通商口岸特别是内地通商口岸大量增设,为外国资本打开了倾销工业品的新市场和掠夺农产品与土特产品的新区域。轮船和铁路运输发展,形成新的交通运输网,缩短了内地农村到通商口岸的运输距离和时间,降低了运输费用。新式工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大豆、桐油、芝麻等农产品的工业用途和销售市场扩大。
材料二  (见下图)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民货币收入和消费品购买力增长情况

建国初期,随着土地改革的进行,人民政府将疏通工农产品流通渠道、开展城乡物资交流作为恢复国民经济的基本措施。打开农村土特产品销路以疏通流通渠道。
同时,收集农村对工业品的需求信息,带工业品下乡,打开工业品的农村市场。由此促进了农副业的发展,城市工商业由此获得了原料和销路。这对刺激工商业恢复、增加财政收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使19世纪末中国农业生产发生变化的因素,并说明上述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2)比较材料二所反映的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的异同,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农民购买力增强的原因及其对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的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围绕中国古代政体是否属于专制政体,西方曾进行了长期的论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我已做过彻底的调查研究,可以肯定下述情况是确凿无疑的,那就是:皇帝无权封任何人的官或增加对任何人的赐钱,或增大其权力,除非根据某个大臣提出的要求这样做。
——《利玛窦中国札记》
材料二  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幅员广漠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是不是我们的教士们被秩序的外表所迷惑了呢?是不是因为在那里,不断地行使单一的个人意志,使他们受到了感动呢?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利玛窦与孟德斯鸠各自的观点。(4分)
(2)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可信?请结合材料及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阐明你的理由。(假定明清政治制度基本相同)
(3)据清华大学侯旭东教授研究,“中国专制说”在欧洲萌生,代表的是西方人的中国观,这种观点在近代传入中国,短时间之内便被广泛传播。请结合时代背景,简析“中国专制说”在近代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请回答:(1)材料中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试为作者提供历史依据。
(2)在第二阶段推动英法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扩张的动力是什么?该时期的“全球化”对19世纪四十至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二战后初期,美国为成为主导全球化的核心之一,采取哪些措施谋取经济霸权?针对第四阶段的情况,我国又该如何应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中,A、B、C、D、E五条曲线分别反映了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请根据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A、B、C、D、E五种经济形态分别是____、     、外国资本、      与官僚资本。
(2)A曲线所代表的经济形态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其基本形式(特点)是什么?请指出它在鸦片战争后发生的变化和原因。
(3)B曲线所代表的经济形态在创办过程中先后提出了哪两个口号?它是如何影响D曲线所代表的经济形态产生发展的?
(4)据图指出D曲线所代表的经济形态发展的最高峰出现在哪一个阶段?它的最后归宿是怎样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曲线图

材料三 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于什么时间?其分布具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最高峰处于什么时期?产生这一高峰的外部原因是什么?此后迅速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具有哪些特点?导致其发展困难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你参加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开始,为了寻求海外财富,西欧国家的航海家们纷纷扬帆远航,驶向茫茫大海,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成为经济全球化开端。
材料二 

材料三  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四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济南某服装企业转变经营策略,积极与欧洲某跨国公司展开合作,企业以来料加工为主,由外商提供商标、款式、纸样稿进行加工,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每出口一件衬衣,获利0.3美元,企业效益明显提高,但外商从每件衬衣中获利约3美元。
(1)面对西方开拓世界市场所带来的挑战,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影响如何?
(2)根据上述三图,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上图反映19世纪晚期“全球化”趋势增强。19世纪末的科技革命为这一趋势的增强提供了哪些条件?
(4)材料四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请你为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甲午战争后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得到进一步发展;国民政府的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工业遭受沉重的打击,随着美国商品的大量涌入市场,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的原因是什么?
(4)抗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最终陷入绝境的原因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1分)
材料一 汉代晁错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1)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经济主张?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这一经济主张实施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1750~1900年中、欧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比重表。

 
1750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欧洲
23.2%
28.1%
34.2%
53.2%
61.3%
62.0%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欧洲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3)荣氏企业属于哪种经营性质的企业?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结构怎样的变化?
 
材料四 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支持,实现新的复苏。
(4)材料四中,国家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支持的措施其实质属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荣氏企业复苏的历史意义?
             
材料五 1954年5月,荣氏企业后人荣毅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提出对申新纺织公司等荣氏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在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起了带头作用,为新中国的工业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普遍尊重,被称为“红色资本家”。
(5)公私合营后的荣氏企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五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年—1956年五种经济形式的发展情况。

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分别指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经济形式。
①代表                      ②代表                   
③代表                      ④代表                   
⑤代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
           
材料三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简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它具有怎样的特点?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经济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变化?这些新变化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3)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材料三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1—1911
300
5600
31
510
1912—1919
600
13000
75
1625

材料三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性质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1)读材料一回答:图一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二反映的现象对图一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2)读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内部原因。
(3)1937—1945年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4)读材料三,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不断改变世界面貌和人们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
材料二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乐》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夜闻。”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
“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材料三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施复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施复夫妇由小手工者发展成为机户。
材料四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材料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材料六 科技的进步是人类步入工业文明的关键因素。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材料七  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根据材料概括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
(2)依据材料概括唐宋商业发展的状况。
(3)材料中反映我国明朝时期经济领域出现什么变化?
(4)材料二中民族工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有什么特点
(5)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謇的企业在大战期间迅速发展的原因?
(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在生产力和社会关系方面各起着怎样的推动作用?
(7)材料七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它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8)20世纪30年代这一经济理论受到了怎样的冲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著名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所著的《全球通史》中写到: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封建领主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  1998年,吉林省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80%以上的农村采取了海选方式提名初步候选人。还有的地方实行一次性投票选举,在选举中获得法定的当选票数时,即为正式当选。
(1)“第一次大革命”是指什么?指出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2)推动“第二次大革命”到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简要说明这次“大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国与以往封建王朝的主要不同。
(3)“第三次大革命”后,新中国在建立民主国家的过程中创立了哪些基本的政治制度?
(4)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何新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代表着近代先进的生产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1894年考取状元,但他未贪恋官场,而是选择了实业救国之路。19世纪末,他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后又创办轮船、面粉、冶铁、银行等企业,成为一代工商巨擘。
材料二 关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命运的漫画

(1)毛泽东曾说过:“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根据材料一,指出张謇在发展民族工业上的主要贡献。
(2)古人云“学而优则仕”。张謇考中状元却弃官办实业,你对此有何感想?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张謇企业在一战期间迅速发展的原因?
(4)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及其社会根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业年代
材料一: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

材料二: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

材料三: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沪上。丝车仅一百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惟是时女工都无充分训练,工作不良,丝质随劣;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损耗殆尽.光绪十三年后,丝厂事业逐渐发达.丝车自一百部增至九百部。后法国绸商渐知中国除土丝外,亦有机制厂丝可供应用,乃相率电请驻沪洋商就近来办.此项办法始自光绪十九年,迄今三十余年,未尝变更也.
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什么特点?
(2)你能从材料二中提取到哪些信息?
(3)材料三中的丝厂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4)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看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