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
创办人 |
企业名称 |
上海 |
方举赞 |
发昌机器厂 |
南海 |
陈启沅 |
继昌隆缫丝厂 |
天津 |
朱其昂 |
贻来牟机器磨坊 |
材料二:【图一】昔日的边陲小镇——老深圳(1982年)
【图二】今天的现代化都市——新深圳
【图三】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特区后的亲笔题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近代民族企业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6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深圳等第一批经济特区建立在哪两个省区?(2分)
(3)经济特区在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1984年邓小平讲话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2分)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而世界博览会又被称为世界经济奥运会。对比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盈。机援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如图
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三 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189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上展出了电气火车,博览会电子宫装点了几万个灯泡把黑夜照得亮如白昼。电成为这届世博会中最耀眼的“明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2分)它在近代呈现出什么态势?(2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哪一经济成分?据材料提取相关信息。
(3)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材料三英国和美国世博会展品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从古代的农业,到近代的机器生产,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三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李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4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4分)
(3)材料三中大量带“洋”字词语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又是什么?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材料三 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
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50字以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80年代,我国部分地区经济状况
地点 |
19世纪80年代前状况 |
19世纪80年代末状况 |
山东 |
|
土纱每公斤价6两白银,洋纱仅3两多 |
浙江鄞县 |
家庭纺织业发达 |
“百里不闻机声” |
江西 |
茶叶每公斤700文 |
茶叶每公斤640文 |
广西 |
桂皮每50公斤白银7~8两 |
桂皮每50公斤白银8~9钱 |
材料二从1861年美国在华设立旗昌轮船公司开始,航行于中国沿海及内河的各国商船逐渐增多。在一些河段,甚至90%以上的航运被外商控制。机动船严重冲击了旧式航运业,中国船户纷纷破产。……为“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72年底,李鸿章奏请筹建轮船招商局,得到慈禧太后的“恩准”。
材料三19世纪中后期我国创办的商办企业
年代 |
新建商办企业 |
新投资总额 |
||
数量(家) |
年平均增长数(家) |
新投资(万元) |
平均增长(万元) |
|
1872~1894年 |
53 |
2 |
470.4 |
21.4 |
1895~1900年 |
104 |
17 |
2 300 |
383.3 |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
(2)据材料二,李鸿章筹建轮船招商局的原因有哪些?试简要加以评价。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19世纪中后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4分)
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共23分)
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
图1: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 图2: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
1869—1894 |
50多 |
500多 |
1.42 |
1.41 |
1895—1900 |
100 |
4500 |
16.7 |
750 |
190l一1911 |
300 |
5600 |
31 |
510 |
191一1919 |
600 |
13000 |
75 |
1625 |
材料三: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
经济成分 |
1952年 |
1956年 |
公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19.1% |
32.2% |
合作社经济 |
1.5% |
53.4% |
|
公私合营经济 |
0.7% |
7.3% |
|
私有 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6.9% |
0% |
个体经济 |
71.8% |
7.1% |
(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2)读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3)1937——1945年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有哪些?
(4)读材料三,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英国侵略者在鸦片战争中,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门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有识之士,已预感到中国正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事实正是如此,这种变局,首先是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开始的。
——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
材料二 机器缫丝创于简村堡陈启元,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又名“鬼线”,-----丝比用手纺更细洁光滑,------每间丝偈大者丝工六七百位,小者亦二三百位。每日每工得丝三四两不等。启于光绪壬申之岁,(即1872年)期年而获重利,三四年间,南海、顺德两邑相继起者多至数十家。------计每丝偈以五百位为率,每年发出女工银约二万六七千元,远近胥蒙其利。
——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
材料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1895---1899年)
行业 |
1895年 |
1899年 |
发展速度 (1895年=100) |
|
棉纺织业 |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
14653 |
69564 |
474.7 |
机制面粉业 |
华商厂产量(万宝) |
2047 |
6766 |
330.5 |
缫丝业 |
华商厂出口量(担) |
3039 |
4175 |
137.4 |
沿海地区丝车数(台) |
38569 |
45278 |
117.4 |
|
内地丝车数(台) |
7943 |
29270 |
368.5 |
|
卷烟业 |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
85 |
154 |
181.2 |
火柴业 |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
126 |
241 |
191.3 |
水泥业 |
华商厂产量(吨) |
68 |
190 |
279.4 |
机械采煤业 |
华商矿产量(吨) |
89 |
145 |
162.3 |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材料四 1922年,民族实业家张謇说:“百里一税,二百里再税,道路梗阻,节节为厉,行之愈远,则商货成本愈重,是禁止商货之流通,迫其近售,而罚其远行者也。”
另一位实业家认为:“我之廉价工人(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彼之便利。况彼来者是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而善后。”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结束30年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主要表现有哪些?(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其企业性质,这些企业的创办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并结合有关背景归纳导致这些特征产生的主要历史原因。(10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认为: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他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材料二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回答:
(1)导致1500年前后“文明遭遇”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它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响?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来看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l8世纪——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3分)
(3)按照材料一和材料三的观点,19世纪40—70年代西方工业文明开始对中国农业文明造成冲击,推动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概括其主要表现。(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生存状况
1912-194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生产指数(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
||
民国初年 |
1912-1920年 |
13.4% |
一战后 |
1921-1922年 |
-4.59% |
国民政府前期 |
1927-1936年 |
8.7% |
抗日战争期间 |
1937-1945年 |
-2.45% |
解放战争期间 |
1946-1949年 |
-0.68% |
材料二 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是中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爱国华侨张弼士先生于1892年创办,“裕”取丰裕兴隆之意,带有极强“实业兴邦”意味的企业理念。……解放前夕,濒临倒闭……1956年,张裕公司向毛泽东主席呈写了《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生产情况报告》毛主席指示:“要大力发展葡萄和葡萄酒生产,让人民多喝一点葡萄酒。”……1997-2002年张裕产品的综合市场占有率连续四年稳居葡萄酒行业第一名,2002年达到21.42%。集团公司先后被国家轻工总会授予“全国轻工业优秀企业”、“山东省一轻工业明星企业”、“山东省一轻工业排头兵企业”等称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生存状况在l912—1920年、1937—1949年分别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分别指出其原因。
(2)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裕公司创办前夕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材料二反映了张裕公司创建后经历的三次重要发展机遇,分别指出机遇出现的政策原因。
(4)从张裕公司的百年发展历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82年,民族实业家李松云在上海创办了均昌铁厂。当时,在均昌铁厂制造的一艘小艇上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 : 船头悬挂着英国国旗,船尾悬挂着中国龙旗。
材料二 中国民族火柴业留下的一组商标:
材料三` 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
注:1917年上海厂开工后的产品销售量未计入。
材料四 已经垄断中国卷烟市场的英美跨国公司——英美烟草公司多方谋划“把南洋公司打垮”。1919年`5月,它诬称南洋公司为“日资”,其产品为“日货”大造舆论,并买通北洋政府官员下令其停业。南洋公司认识到“若屈降外人,则公司必将衰败”。因此,它联合各界奋起抗争,终于得以重新开业。
(1)分析指出材料一中这种奇怪现象出现的原因。
(2)民族火柴业发展过程中内忧外患重重,但民族火柴业在内外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它呢?观察材料二中的历史图片,然后指出其原因。
(3)材料三的示意图表明,民国初期南洋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
(4)材料三中的这一时期,南洋公司等民族企业的发展有哪些客观条件?
(5)材料四中南洋公司与英美烟草公司的斗争说明了什么问题?
荣氏家族崛起于清末,名震于民国,重生于新中国。荣氏家族的兴盛衰荣就是中
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历史缩影,它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9年)这本书(《美国十大富豪传》)荣德生读了好久,他从中知道实业
使他们致富,实业使国家强大。……两兄弟一合计,决定把钱庄资金转移到实业上面
来。……由于交战国国内实行战时经济,面粉萎缩,需求量增大,……两兄弟于是抓紧
时机,不断拓展企业规模,连年增设新厂。1913、1914、1915年福新二厂、三厂、四
厂、五厂先后筹建……荣氏的实业之舟,在面粉业的汪洋大海中再次掀起一股更大的浪
潮。
根据材料一回答:19世纪末荣氏兄弟投资于实业的目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荣氏企业得到壮大的客观条件。
材料二 1927年,蒋介石以荣氏企业认购国库券不力,下令封杀他们在无锡的产业,
迫使荣宗敬认购巨额国库券而了事。八一三事变后,荣氏企业备受重创,申新一、二、
八厂全部被毁,其他企业不同程度遭受损失、劫掠和强占。在此逆境下,荣氏家族为求
生存,历经艰难将申新四厂、福新五厂迁往后方。抗战胜利后,荣德生力阻荣氏部分企
业向海外拆迁,坚守产业,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2)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20至40年代荣氏企业遭受重创的原因。
材料三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
也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
业予以大力支持,实现新的复苏。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华网》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为使荣氏企业重新焕发生机,人民政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了哪些
扶持措施
材料四 1953年,党中央调整政策,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荣毅仁等上海工商界代表
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4)根据材料四,指出到1956年底公私合营后,荣氏企业在生产资料性质上发生了什么样
的变化?
材料五 在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之后,荣毅仁、荣智健父子,一南一北,纵横
商海,叱咤风云,财富神话再次震撼世人。荣氏家族三度名列《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
行榜首位。荣氏家族在中国、在世界各地正续写着新的辉煌和传奇。
(5)在新时期,荣氏企业再度辉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风云浙商”在当今媒体频频出现。近代民族企业家里,“宁波帮”曾经叱咤风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八八七年,他(严信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五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四十台新式轧花机,雇佣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一八九七年,据九月二十一日《中外日报》,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材料二 (通久源纱厂)纺纱机器现经安妥,开工在即,外洋机器厂派洋人二名来甬(宁波),已为该局雁佣。……宁波道台已批示慈溪县的仁乾及其他华商商号,准其建立一个火柴厂制造火柴。他们准备暂时雇佣日本工匠……这是一个新创举,可使中国在这种一向被外国入口货独占的行业中,今后也可分得一分利润。这工厂将设于偏僻的处所,不至于使城市中人觉得讨厌或影响健康。
——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1897年4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在概述数年以来中国新式工业兴办情况后,接着指出:“洋商见我工商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推押与洋商者。以后华商有束手之危,洋商成独搅之势。”张之洞此奏是对全国情况的综论,具有普遍性,文中又点浙江,可见问题较为突出。
一一金普森等《浙江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阻力?
(3)从材料可以看出,近代浙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这在全国具有普遍性吗?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共13分)
材料一 ……(明)神宗时,吕坤在奏疏中说:“洮兰之间小民,织造贩货以糊口……弃业桑农者数百万人,提花染色,日夜无休。”……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用“机工”的“机户”了。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经济因素。(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它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5分)
(3)材料三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瑞蚨祥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二 下图为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
注:1917年上海厂开工后的产品销售量未计入
材料三 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红色资本家—— 荣毅仁先生,因病于2005年10月在北京逝世。荣氏家族基业的变化,折射出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荣毅仁的前辈荣宗敬、荣德生于1912年创办上海福新面粉厂,至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三分之一左右。
1922年,荣氏家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荣氏兄弟被迫将申新一厂、申新二厂抵押给日商,以极苛刻的条件借出高息款项350万日元用于周转。抗战胜利后,荣氏家族企业连遭国民政府两次敲诈,损失100多万美元。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瑞蚨祥创办时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材料二的示意图表明民国初期南洋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简要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并简要分析解放前民族工业发展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7是连环画《牛郎织女》中的一幅插图。观察此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和耕作方式。 (2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摘自《历史学家茶座》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自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动。产生这种变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5分)
材料三 1952~1956年我国经济结构变动表
类 型 |
1952年 |
1956年 |
|
公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19.1% |
32.2% |
合作社经济 |
19.1% |
53.4% |
|
公私合营经济 |
0.7% |
7.3% |
|
私有制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6.9% |
不足1% |
个体经济 |
71.8% |
7.1% |
(3)材料三反映出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有何重大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