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浙江]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据考古发现,在殷墟王陵区的祭祀场中,发现大批被砍去头颅的人骨架——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人性”,这说明了(   )
①商代的统治具有残酷性的特点
②商代政治具有神权和王权相结合的特点
③商代统治具有迷信色彩的特点
④商代政治已初具宗法制的特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这里所指的是秦始皇为了稳固统治(   )

A.修筑长城 B.开凿灵渠
C.开辟“五尺道” D.修筑“直道”
来源: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由此可以判断出(   )
①周武王是周朝的第一位君主
②周朝已经开始实行分封制
③分封制的实行有利于稳固政治统治
④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姬姓子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来源: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明朝的内阁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由明成祖设立,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B.入阁官员最初是从身份低微的士人破格选用的人才
C.由于担心威胁皇权,明朝皇帝曾以司礼监加以牵制
D.它的设立,说明专制时代晚期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
来源: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内容不能作为直接依据的是(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100万银元
C.开放五口通商口岸
D.与英国协定进出口中国货物的税款
来源: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曾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回顾历史,“孙中山和我们具有不同的宇宙观,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但在20世纪20年代,在怎样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问题上,却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一致的结论。”为了“达到这样一个基本一致的结论”,孙中山(   )
①将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主义
②改组国民党,同意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③决定“以美为师”,同意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④组织工人运动,掀起工农运动的高潮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来源: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这样记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的是(    )

A.武汉会战 B.太原会战 C.淞沪会战 D.徐州会战
来源: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主要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决定发动土地革命,以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B.对农民所受的各种痛苦的表示深切同情
C.已充分认识到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的重大作用
D.决定开辟农村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来源: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是某时期的一张“结婚证”,从图中不能反映(   )

A.“结婚证”深深打上时代烙印
B.公民结婚做到有法可依
C.反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婚礼形式
D.“阶级斗争”影响到国民个人生活
来源: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12月15日,随着两岸空运、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同步实施,终于实现了两岸人民期盼已久的“三通”。提出大陆与台湾“三通”最早的历史根据是(    )

A.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
B.1981年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198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D.199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来源: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40年前,法新社曾这样评论某事件,说它是“改变世界的一周”。同时埃及开罗《金字塔报》也评论说:“西方帝国封锁新中国的神话破灭了,这是亚非人民的伟大胜利!”这些评论针对的事件最可有能是(   )

A.苏联第一个与中国建交
B.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中日正式建交
D.中美正式建交
来源: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里这样评论罗马法:“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下列对“理性”的最准确理解是(   )

A.罗马法能及时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以前的习惯法
D.罗马法侧重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来源: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生存。”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

A.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B.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来源: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学习马克思诞生的内容时,曾有“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一目,与着重号相对应的事件分别是(   )

A.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启蒙运动
B.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C.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启蒙运动
D.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和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来源: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曾经高度评价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下列不能作为“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依据的是(    )

A.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
C.极大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和民族解放运动
D.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来源: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曾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最能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

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B.与美欧进行经济军事抗衡
C.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来源: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极深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是指(   )

A.法德共同参加不结盟运动
B.法德一起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C.法德决定要完善民主和法制
D.法德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
来源: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罗马普林尼在《自然史》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由此不能说明的是(    )

A.汉代的纺织技术非常高超
B.汉代纺织品受到古罗马人的青睐
C.汉代的纺织品已经远销欧洲
D.汉代时中国跟古罗马已有直接贸易往来
来源: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诗人苏轼在《石炭并引》记载: 彭城旧无石炭(煤),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下列对材料解析不准确的是(    )

A.北宋已经开始使用煤作为冶铁燃料
B.北宋时期由煤冶炼出来的兵器异常锋利
C.北宋的冶铁供风形式有了很大的发展
D.北宋煤的推广使用部分取代了木材的作用
来源: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古代商业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B.汉代商人已成为古代社会最活跃的人群之一
C.唐代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已十分兴盛
D.明代商业空前繁荣,海外商运也开始发展迅速
来源: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上半叶,直隶宁津(今山东宁津)大柳镇统泰升杂货店兼营的轧花工场,雇佣工人一百多人。江宁(今南京)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广州府佛山镇有经营棉布纺织业的工场25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每一工场平均有20人。对此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清代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B.它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C.清政府曾暂时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这种工场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
来源: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据下表《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时期
乡民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出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0
118
38
1912——1939
473
0
77
396

A.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由农村到城镇、国外
B.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跟历代政府的提倡和鼓励有关
C.乡民迁居谋生的手段由种田逐步转变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
D.乡民职业的变化跟思想观念的变化和近代经济的兴起有关

来源: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如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新中国建立之后则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这一变化主要表明了(    )

A.民国时期的传统节日得到完整的保留
B.新中国建立后传统节日彻底被改变
C.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的文化元素
D.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受到普遍欢迎
来源: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方杂志》1917年第14卷第6号登载《参观济南电灯公司记》一文报道:“济南市面,向推西关及西门大街为最殷盛,自胶济津浦相继通车,西关外之商埠亦日臻发达,马路宽坦,电话电灯之杆线,植立两旁,气象颇觉不寂。”根据材料判断正确的是(   )

A.济南城市的近代化表现在商埠的兴盛上
B.济南城市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商埠的设立
C.近代铁路的修建带动了济南城市的发展
D.优越的地理环境促进济南城市的近代化
来源: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政府体系的构建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话题,不同国家的政治文明又是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理论上最好的政府形式就是这样的一种政府:主权或作为最后手段的至高控制权力归属于社会整个集体;任何一个公民不仅对行使这种最终主权有发言的权力,而且,至少在某些时候,被要求能在政府参政议政中发挥作用,亲自履行某种地方的或一般的公共职责……很明显,能够充分满足社会一切要求的唯一政府是全体公民参加的政府;任何参与,即使是担任最小的公共职务……但是既然在面积和人口超过一个小城镇的社会里……所有的人亲自参与公共事务是不可能的,因而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一个完美政府的理想类型一定是代议制政府。
——约翰·穆勒《代议制政府》
材料二  在汉译的“美国政府”一词中,“政府”的英语原文是 “GOVERNMENT”,而在汉译的所谓的“克林顿(1993-2001年担任美国总统)政府”一词中,“政府”的英语原文中却是“ADMINISTRATION”。这显然是两个长得面目全非的完全不同的英语单词……“GOVERNMENT”,它的主要含义是“政府”,“政体”…… “ADMINISTRATION”,它的主要含义是“管理”,“行政机构”……查一查英语世界出的词典……跟在克林顿后面的“政府”(ADMINISTRATION)。我看到,除了类似英汉词典的“管理”,“行政机构”之外,它在作为专有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时,……它明确指出,这只是指政府的“执行分支”的官员和他们的政策及原则。
——林达《近距离看美国之二·总统是靠不住的》
材料三  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
材料四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对“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作者对“理论上最好的政府形式”是如何定义的?在实践上他认为最可行的方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这“两个长得面目全非”的政府分别指的是什么?如此构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1912年的中华民国是美国的“仿制品”。你是如何看待这个“悲惨的失败”的?

来源: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古代的农业,到近代的机器生产,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三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李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4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4分)
(3)材料三中大量带“洋”字词语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又是什么?

来源:2013届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