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分析造成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下列选项中表述最完整的是( )
类别 年份 |
原料 |
手工制品 |
机器产品 |
1893 |
15.6 |
81.8 |
2.6 |
1910 |
39.8 |
41.4 |
18.8 |
1920 |
40.1 |
39.4 |
20.5 |
A.中国进一步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B.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中国不断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列强的经济侵略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影响
“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国人重农抑商思想依然浓厚 | B.近代工业意识远未深入人心 |
C.近代工业地区发展极不平衡 | D.沿海地区近代工业发展较快 |
下表根据《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书数据编制,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 B.十月革命的推动 |
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 D.五四运动的影响 |
19世纪末清政府考虑调整民族工业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扩大民族资产阶级的影响 |
B.甲午战争后出现的财政危机 |
C.洋务企业生产利润的刺激 |
D.帝国主义提出了扩大市场的要求 |
下图是中国近代不同年份的对外贸易状况表。它主要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经济( )
A.是外向型发展模式 | B.半殖民地经济特征明显 |
C.能够充分利用外资 | D.发展水平较高 |
下边商标内容能够直接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②中国人民爱国热情高涨
③实业救国的思潮流行
④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A.②③ |
B.①②④ |
C.③④ |
D.①③④ |
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以振兴商务”,以官爵顶戴奖励发明创造、鼓励私人投资设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保护工商业者的合法权利,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骛”的局面。对以上情况认识正确的是 ( )
A.政府改变了官吏的任用标准 | B.加强了政府对民间工商业的控制 |
C.官绅开始投资近代新式企业 | D.经济立法有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 |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 )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 |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
下表为1894年、1914年的外国资本在华资本结构图表(单位:万元),据此可知( )
A.1894年后因中国民族工业的萧条外国资本急剧膨胀 |
B.外国资本的扩张导致中国被迫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
C.一战前外国资本在中国的扩张达到近代时期的最高峰 |
D.列强的在华投资中交通业和工业比重上升较快 |
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95-1911年间中国
A.新建的洋务企业(单位:家) |
B.对外赔款量(单位:千万两) |
C.新建的政治社团(单位:个) |
D.对外贸易顺差值(单位:千万两) |
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
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
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陈旭麓先生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属于甲午战后“群体意义的觉醒”有
①地主阶级以“自强”为旗号,开展洋务运动
②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商业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挽救民族危亡
④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义革命,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历史图片是一个时期的历史再现,记载了一定时期的历史文化。右图为某品牌产品宣传海报,你认为右图海报拍摄的时间、地点可能是( )
A.1930;上海 | B.1978;海南 | C.2003;山东 | D.1990;山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