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
B.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较早
C.沿海地区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企业
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思想比较开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1896年至1911年间,中国新建铁路9002余公里,增长迅速,其资本构成见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交通运输体现了半殖民地特征
②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
③外国资本投资交通运输是一种资本输出形式
④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没有任何限制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绘制。表中数据表明

年代
钢(吨)
生铁(吨)
煤(吨)
锰矿石(吨)
1935年
256565
787061
36091747
31400
1936年
414315
809996
39902985
43400
1937年
556347
958683
37230469
79187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
B.国家实现统一且社会稳定
C.国防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D.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3处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局面,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利 B.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
C.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最初十年,天津工业发展迅速,如以5000元以上的设厂数量与1900年前相比,约增加6倍;资金数字也大体如此增长。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清政府实施新的经济政策 B.西方侵华经济手段的变化
C.倡导国货运动的有力推动 D.实业救国社会思潮的盛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材料反映了

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利润很高
C.社会各界支持股份公司发展 D.国人逐渐接受新型经营方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

A.A—B段 B.B—C段
C.C—D段 D.D—E段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洋分沪有银行,亿万金钱进出忙。钞票流通皆信用,与英与法并争强。”此竹枝词反映出

A.重农抑商已然破产 B.社会生活发生巨变
C.资本输出竞争激烈 D.实业救国蔚然成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这一言论的含义是

A.寓强于富 B.实业救国 C.中体西用 D.突出民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1872~1894年、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代
商办
官办和官商合办
外国人办(注)



 
资本
(千元)
资本所占比重



 
资本
(千元)
资本所占比重



 
资本
(千元)
资本所占比重
(第一时期)1872~1894
 
53
 
1687
 
9.6%
 
19
 
16196
 
33.1%
 
103
 
28000
 
57.3%
(第二时期)
1895~1913
 
463
 
90801
 
41%
 
86
 
29469
 
13%
 
136
 
103153
 
46%

 
A. 在第一时期,外商企业占有较大比重,与清政府允许外国在华设厂有关      
B. 在第一时期,官办和官商合办企业有较大发展,与晚清新政奖励实业有关有关
C. 在第二时期,商办企业发展迅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侵略有关
D. 在第二时期,官办和官商合办企业呈现下滑趋势,与甲午战争有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数额单位:万两)所含信息的合理解读是(    )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420万两,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A.农业税数额变化大,比重迅速下降,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虽发展,但工商杂税收入无明显变化
C.税收主体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程度的逐步加深
D.中国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外贸易使关税增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严志才《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一书中说:“到1936年,帝国主义在华资本已达42.8亿多美元,控制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6.8%,原煤产量的55.7%,发电量的55%,外洋航运吨位的83.3%,国内航运吨位的63.1%,铁路总里程的90.7%。”从中可以看出(    )

A.中国经济主权受到全面威胁
B.帝国主义各国把中国作为投资场所
C.中国重工业殖民地化趋势加强
D.国民政府吸引外资取得巨大成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8年,清政府设立了矿务铁路总局和农工商总局。1903年又设立了商部,1906年又改商部为农工商部,并设立邮传部主管铁路和电报事宜。这些举措(   )

A.客观上有利于国内实业发展
B.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目的
C.有力支持了其政治上的探索
D.意味着国内经济结构的改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在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陈争平等著《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C.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历史学科的研究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1846年起西方对华贸易总额开始下降,原因是中国市场开放不够
B.甲午战争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故此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C.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原因是中国各阶层的广泛参加
D.北伐战争的开始,原因是国共两党联合来争取民族独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选择题